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环境执法工作持续开创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17-04-26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冯晓华 |责任编辑: 沈晔

▲环境执法人员采集企业总排口废水。

(市环保局供图)

▲环境执法人员排查违法排污口。

(市环保局供图)

近年来,南宁市环境执法队伍坚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以服务优化经济发展为导向,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力促全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走向“双赢”,开创了环境执法工作新局面。

在不断强化环境执法工作下,“南宁蓝”常现,“水源清”常在。2013年以来,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各项监测指标100%达标;2016年我市连续6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是2013年南宁市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2017年一季度,南宁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9%,其中,3月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名第七,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

强化制度建设

多项环境执法举措全区领先

近年来,南宁市环境执法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以来,南宁市环保部门累计出动环境执法人员4.2万多人(次),检查企业项目1.5万多家(次),受理信访投诉4.6万多件(次),立案查处1700多件、处罚金额1.1亿多元,征收排污费1.36亿多元。

在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制度机制建设的强大支撑与保障。

对内,市环保部门修编完善了一批管理制度,包括细化规范的90多项执法工作制度、80多种执法模板,强化管理的108项监管数据体系、风险源评估体系、执法绩效评估体系、定责履责问责制度等。

对外,我市多项环境执法举措全区领先,率先建立广西首个跨市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率先实施广西首次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率先开展广西首次环保与气象部门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联动;与公安等部门建立落实行刑衔接联动机制,连续查办大案要案,截至目前办案数量全区最多;率先开辟微信举报、舆情监控、有奖举报、失信惩戒等执法新路径;每年与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在饮用水、畜禽养殖、扬尘、餐饮油烟、噪声、矿山、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形成联合执法新常态。

一系列措施让南宁环境违法查处力度位列“全区之首”,实现处罚案件、处罚金额、排污费征收逐年上升和环境信访投诉逐年下降,全市境内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为零等“三升一降一零”的良好执法成效,有效保障了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与环境安全。

落实责任担当

重要时期担起关键任务

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环境问题的今天,南宁市环境执法队伍作为环保战线上的主力军,承担起重要时期环保工作中的重点关键任务。

2015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第一年,全市环境执法部门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近600件,运用新法查处案件135件,处罚金额5000多万元,查处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均位列广西第一。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察期间,全市环境执法部门承担督察组交办的信访案件工作,做到“边受理、边督察、边整改”。市环境监察支队第一时间落实工作方案、案件责任承办单位等,第一时间汇总上报查办情况,又快又准督办信访案件,有力督促突出环境问题立行立改。督察期间,南宁市转办督察信访案件58批次375件,上报办结168批次375件,案件办结率、按时办结率和案件信息公开率均为100%,确保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受理信访案件工作顺利实施完成。

“南宁市的环境执法工作既有上级部署的规定动作,也有自主开展的自选动作;既有纵向深入的精细执法,也有横向联动的联合执法。”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领导在南宁市督查指导时评价说:“南宁市多项执法举措走在全区前列,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为守护广西首府碧水蓝天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广西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获得环保部通报表扬。可以说,环境执法在环保全局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强有力的基础性、全局性和震慑性作用。执法用好了,环保工作就会纲举目张,满盘皆活。”

着眼固本强基

建立大环保工作格局

“要建立统一高效、密切配合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就要从我们环保系统内部抓起,全市环保系统内部要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上下团结一致、上下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市环保局局长韦好鹏认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强化跟踪落实,紧盯工作进度,倒排时间节点;对推进不力的情况,要找准症结,及早解决,强化责任,坚决推进。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出台,南宁环保部门紧抓时机,与公安部门联合查办宾阳县一起非法冶炼铅锭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处罚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创广西环保史上新高;全市移送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居全区第一,运用新法强劲打造执法高压态势。2016年,环保部门依法查处了3起典型较大环境违法案件,其中横县一起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处罚金额高达3000多万元。

我市还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纳入“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考评范围。环境执法队伍在市大行动办的统筹组织下,与城管、城乡建设、公安交警等执法部门每年对泥头车、建筑工地、道路扬尘、企业堆场等开展联合执法巡查百余次。特别是2016年,我市开展了扬尘整治“3个100天”行动,城乡建委、城管、环保等部门实施了扬尘相关行政处罚700多起,并在媒体上公布PM10治理每周排名通报。

近年来,我市建筑噪声投诉量在环境信访投诉总量中占比近八成,成为环境信访投诉处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市环境监察支队通过实行环境监管人员分片包干制、强化“白+黑”“5+2”执法、举办施工单位培训班等,多措并举严控市区建筑施工噪声污染。2016年,建筑噪声投诉量较2014年下降了25%。

强化执法监管

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强化执法监管是实行最严格环境管理制度的根本要求,如今,它正成为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手段。

“站在环境执法工作新的历史起点,要强调全局思维。”韦好鹏表示,用执法监管倒逼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加快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和关停重污染行业企业的同时,换来的是绿色新兴产业的应势而生和蓬勃发展。用执法监管促进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和扭转开发建设错误模式的同时,换来的是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果。

据了解,目前市环保部门主要从四个方面助推绿色产业升级。

“疏堵执法”推动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强化环境执法整治,拆除了数百台高污染锅炉,关停整合了上百家传统污染企业。大力推进天然气改造和热电联产实施,引导关停企业按规划布局搬迁入园等,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群合理布局和培育发展。

“行业执法”推动化解行业过剩产能。连续多年开展重点污染行业环境执法整治,倒逼促进关停和淘汰了150余家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企业落后产能,在解决历史环境顽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产能结构的优化调整。

“民生执法”推动改善提升宜居环境。强化对位于主城区以及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的重污染企业的严格环境执法,推动实现主城区化工、造纸、平板玻璃等行业十余家排污大户政策性关停和转型发展。

“生态执法”推动环境社会综合效应。强化对湖库河流的水环境执法,推动实施市区多条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其中,那考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实施完成,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为湿地公园,实现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