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群众文化活动丰富 拓展民歌艺术节深度和广度

发布时间: 2017-09-20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莫俊 丘祖卫 韦峭 何涛 黄媛媛 蔡雯羽 |责任编辑: 沈晔

9月13日,第19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广西体育中心拉开帷幕。记者陈卓凡摄

丝路山水,画里民歌。民歌节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民歌成了沟通的桥梁,民心相通,发展共赢。秉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民歌节以音乐的名义联通世界。从去年开始,民歌节就推出了“全网民星唱”,世界各地的网友将民歌节指定曲目做成了各种版本进行演绎。今年的民歌节,不仅在唱吧上有网友的参与平台,更是将广西原创音乐的另外一张名片《广西尼的呀》进行了全网范围录唱招募,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朋友们PK唱腔,就连苏格兰风笛也加入了“全网民星唱”的队伍。当晚,来自中国、乌克兰、马来西亚的歌手同台献上“全网民星唱”2.0之《广西尼的呀》,此时的绿城以音乐的名义联通了世界。

“大地飞歌·2017”晚会向世界各地爱音乐的人们发出邀请,让四方嘉宾徜徉在“丝路山水·画里民歌”的壮美画卷里,浪漫行走;

“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以下简称“绿城歌台”)以“6+12”模式演绎“丝路织梦·歌海扬帆”,掀起“大地处处都飞歌、东盟各国大联欢”的壮乡歌海热潮;

2017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以下简称“戏剧周”)以“丝路起航,戏海扬帆”为主题,在中外戏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彰显了南宁城市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1999年首次举办以来,让南宁这座唱响“大地飞歌”的城市,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近年来,随着办节办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组委会也在不断地推动节庆转型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19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既有经典的“大地飞歌”晚会,又有群众基础深厚的“绿城歌台”,还有展示中外戏剧魅力的戏剧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拓展民歌节深度和广度的同时,也彰显了南宁文化软实力,树立文化自信。

经典晚会再创经典

“大地飞歌·2017”:丝路山水心间绕画里民歌常相随

说起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晚会已成为一个代名词。这台经典的晚会,将中外民歌精品一一展现,让人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品味各国民歌的精髓。

民歌节最大的特色在于让多元文化、多种艺术元素同台。“大地飞歌·2017”晚会一如既往地展现出“民族性”“艺术性”“高雅性”和“国际性”,让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艺术家汇聚一堂,让民族文化在这个舞台上闪耀出绚丽的光芒,向世人又一次完美地奉献了一场文化视听盛宴,在经典中再创经典。

小山村的阁楼挂着红灯笼;“坡顶”的壮乡人民跳起“打榔舞”,欢庆丰收;主舞台演员载歌载舞,为观众和四方宾朋敬上了一碗壮乡的米酒……这是《壮族老家》中呈现出的一幕。在舞台的设计上,“大地飞歌·2017”晚会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性,而在节目的安排上也是如此,甚至在往年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升华,让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擦出火花。创意民歌大秀《刘三姐遇上阿诗玛》中,广西那坡黑衣壮地道民歌和云南海菜腔同台呈现,给观众带来的是惊艳,是震撼。

云南海菜腔传承人李怀秀表示,这次他们精心准备,向大家展示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与其同台演出的弟弟李怀福弹奏的是云南红河彝族特有乐器“龙头四弦琴”,其他演员跳的是花腰彝舞蹈。“刘三姐”蒙鹂君认为,壮族民歌相对柔和,云南彝族民歌更高亢,这样的同台交流演出,能把两个民族的民歌精髓展现给大家。

新疆歌手帕尔哈提和他们的朋友们用最具维吾尔族特色的乐器“萨塔尔”和“弹布尔”优美的乐音,以及独特的嗓音,演绎了经典的民族旋律。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的吴碧霞一口气演唱了两首难度极高的歌曲,并献上了一段花腔女高音,给观众带来顶级听觉享受。这些歌曲和表演,让人们领略到了艺术的高雅,让这台晚会变得更立体、更丰满。在上台表演前,吴碧霞就动情地说:“我会用我的真情、我的实力,去表达对民歌节、对民歌文化的敬意。”

民歌节是一个国际化的大舞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音乐爱好者们在此相遇,唱出与音乐有关的梦想和心声。“大地飞歌·2017”晚会在大量推出原创音乐作品、强调民族性的同时,还突出了国际性。《广西尼的呀》不再是壮家儿女的“独唱”,而是由原唱李思宇携手乌克兰歌手阿廖娜、马来西亚歌手诺兰诗丹,有“苗族维塔斯”之称的蝶当久,爱丁堡风笛与打击乐团,以及南宁市志愿者共同演绎,让世界听见了广西的声音。现场,“尼的呀”反复被唱响,唱出热情好客的广西人民携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出的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最强音,呈现出各国人民在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大联欢的盛大场面。晚会还邀请了乌克兰和波黑的两位歌唱家原汁原味地演绎本国民歌。国外艺术的呈现和中外艺术的融合,让人们看到了南宁的包容胸襟和“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的魅力所在。

群众文化活动风格各异

“绿城歌台”: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歌来自民间。19年民歌节,19载歌台盛筵。强调大众参与性的“绿城歌台”把舞台搭建在群众身边,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红利,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此外,市民从“观众”的视角转到舞台“主角”,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民歌文化传承的主体。

今年的歌台分为民歌湖歌台、县分歌台、城区分歌台三大板块,演员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也有南宁市专业文艺团体,更多的是热爱民歌的老百姓代表。在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天籁歌声如约回响,南宁成为舞的世界、歌的海洋。

“丝路织梦·歌海扬帆”——2017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开幕式晚会既有国内特色节目,又有异国风情表演,南宁人与四方来客用歌声共同编织了一个海上新丝路的梦想,用舞蹈扬起友谊与交流的风帆。“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2017大型民歌专场——陕西专场把极具当地浓郁民族特色文化的优秀节目呈现给观众,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外群星致敬经典民歌LIVE公益演唱会邀请国内外的歌手深情放歌,向民歌致敬,向经典致敬。“绿城飞歌·花朵绽放”南宁市少儿民歌汇演绎广西各民族儿童经典民歌,向观众呈现一台童趣盎然、色彩丰富、舞台互动性强的少儿民歌主题演出。“舞动·中国梦”南宁市原创精品节目展演上演南宁市近来创作的文艺精品,是“南宁力量”的集中展示。“南风粤韵”地方戏曲专场演出通过经典剧目、精彩片段的演出展示粤剧的独特风采……6场民族色彩丰富、异域情调浓郁、舞台互动性强的民歌湖歌台,让首府群众大饱眼福。

五县分歌台立足本土文化特征,塑造多彩民族地区形象,并采取自主沟通交流的方式,实现县与县之间的特色节目互换,通过县域文化交流,搭建多元开放、和谐共荣的文化展示平台;七城区分歌台则根据各城区文化特色,设置不同的主题内容,展现特色文化、体现发展活力,力求以浓郁的民族风情、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劲的现代气息,彰显南宁各城区的新魅力。

18场歌台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民歌和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欢歌热舞中体会到全民狂欢的气氛。观众钟先生表示,最让他感动的是南宁市少儿民歌汇演,让观众看到孩子们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感受到了民歌生生不息的传承。

同时,在中外艺术家、广大群众共同参与中,“绿城歌台”成为中国与东盟、与世界对歌的心桥、纽带。美国的格莱美金曲歌手保罗受邀参加“绿城歌台”演出,他表示,很早就听说过民歌节,“终于能站在这个舞台上为南宁的朋友唱歌,今晚的观众都很热情,我喜欢这种欢乐的氛围”。爱丁堡风笛与打击乐团参加了“大地飞歌”晚会和“绿城歌台”演出,领队李莫尔介绍,他是第二次来南宁参加民歌节,“上次是2013年,我参加了‘绿城歌台’的演出,去了好多个歌台,观众非常热情。我很喜欢到各个歌台演出,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节目,更重要的是南宁人的热情就像天气那么热”。

戏海扬帆“绽放”多元文化

戏剧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为2017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从9月6日至11日,来自中国和10个东盟国家的24个优秀院团、40多家艺术机构的700多名演员为观众带来了42场演出、1场中国—东盟艺术院(团)长高峰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1场南派粤剧折子戏剧评会、1场东盟艺术展、3场电影展映、1场大联欢晚会,共50场活动。近10万市民参与了戏剧盛会,在中外戏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彰显了南宁城市的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本届戏剧周活动框架其实始于2016年12月3日至10日举行的“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当时,南宁市文化交流代表团走进东盟国家,在8天的行程内共举办了南派粤剧展演、民族传统技艺展示、艺术工作坊体验等5场文化交流活动,还与新加坡、柬埔寨的相关单位和机构进行了交流洽谈,在文化交流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及合作意向。

“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是广西面向东盟的新窗口,为搭建中国—东盟文化的优质交流平台作出了表率。

中华优秀文化要“走出去”,也要把友好国家的文化“请进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氛围中,本届戏剧周加强中国与东盟文化的互动交流,促进双方民族文化的持续开放,将给世界创造一个多彩的、和而不同的文化大环境,也将引领南宁走向东盟、走向世界。

戏剧周期间,中国与东盟的戏剧同行挥洒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艺术魅力,每一场都气氛热烈、掌声如雷。家住兴宁区的戏迷鲁先生表示,本届戏剧周的精彩节目特别多,真是好戏连场,可惜许多场次是同时、不同地点进行,看了晋江高甲戏专场就看不了菲律宾传统歌舞专场,看了粤剧《白蛇传·情》就看不了越南木偶剧《四季》……赶场看戏完全忙不过来,既兴奋,又有遗憾。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戏剧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小雨说:“戏剧周从2013年举办以来,经过5年的努力,已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戏剧文化交流得到开拓加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所建立的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是双方戏剧艺术领域的一次有意义的创举,它将书写双方之间戏剧交流、促进戏剧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东盟10国的参演文艺院团也乐享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巴当班让艺术学院的KURNIASIH ZAITUN认为,戏剧周活动能够让每一个人感受到紧密联系的感觉。泰国华富里戏剧艺术学院代理副校长WIRAT KORSANTIMUKKHANG直言,戏剧周让他印象很深刻,通过戏剧周平台,他们很好地传播了泰国文化,分享了研究成果,认识了许多好朋友。

各国友人纷纷表达了希望戏剧周长期办、创新办的美好意愿,希望继续以戏剧周为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拉近与东盟各国文化的距离,增进戏剧界及民众间的交往和友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