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上林: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发布时间: 2017-10-13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沈晔

走进上林县云里村内里庄,满眼绿意葱茏,蓝天、碧水、青山、白墙、黛瓦……宛如一幅唯美壮乡的天然画卷。这是上林县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林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久久为功改善生态环境

9月2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在浙江省安吉县召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林县在会上被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这是继2007年1月上林县被命名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后生态文明建设获得又一丰硕成果。上林县是广西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的县份。

上林人意识到生态是上林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生态为本,绿色崛起,旅游兴县,共享小康”为目标定位,把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中,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工作,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该县狠抓源头治理,铁腕治污,采取“炸”“清”“砍”“罚”“禁”等综合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优良。2013年以来共炸毁污染烟囱29座,清理河道、水库网箱养殖2600多箱。率先在广西开展“限桉退桉”活动,依法清除在水源地或在耕地内种植速生桉4.6万亩。拆除影响水环境项目20多处,依法取缔影响水源地各类污染源62个,取缔5家“十五小”企业,依法处罚环境违法企业5家7次。将大龙洞水库、东敢水库以及清水河等27个重要河流和重点水库划分为禁养区。

梯次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建立县乡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4个,农村改厨改厕项目3117个,村屯绿化1100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水源净化项目61个。建成市级村史室、民俗民居示范村屯7个,市级生态综合示范村屯2个,乡土特色示范村屯1个,清水河生态综合示范带1个,村屯绿化示范村屯72个,饮水净化示范点2处。其中巷贤镇古民庄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3年5月,大丰镇获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几年来,全县共有9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命名,19个行政村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命名,130个行政村获得南宁市级生态村命名,市级生态村的创建率达100%。在涉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指标38项中,上林完成率达97.4%。其中,县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100%。

循序渐进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

上林人清醒地认识到:上林最大的发展后劲是生态,最大的发展潜力也是生态,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保护金山银山。上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重。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子、新途径。

2016年3月,上林县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成立,主要发展“山水牛”养殖,利用牛粪发酵养殖蚯蚓,蚯蚓可用于喂鸡和养甲鱼,蚯蚓粪便可用于种植有机菜、甜玉米,禽畜养殖污水经过有机肥加工和沼气池发酵,通过抽排灌溉系统用于甜玉米、牧草和果树种植,形成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合作社年可创造利润300多万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多人,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光伏发电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上林县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与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投资约8.7亿元分期建设1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5月,第一期投资4.5亿元的上林县白圩镇6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竣工并网发电。协鑫公司还将光伏下层空间的80%无偿交给当地政府开展多元化的特色农业种植及渔业养殖,最大化发挥土地面积产值,收益全部用于扶贫公益基金。

上林县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以生态产业扶贫带动精准扶贫,依托生态产业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主导发展高值渔、山水牛、生态鸡、光伏电站、生态旅游等五大扶贫产业。全县共建2个高值渔示范基地,带动虾稻共生、渔稻共生的水产养殖模式3000亩。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87个,新增优质品种肉牛1.2多头。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5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建设“三湖一寨一江一园”重大旅游项目,创新旅游扶贫“四扶一共享”模式,有效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上林山青、水秀、光媚、气净、土肥、人和,特有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给上林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9月10日,上林县在南宁市举行大健康产业招商推介会,共有7个项目达成合作成功签约,涉及能源开发、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有力构筑上林生态经济发展板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幸福指数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是上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勉励大家的一句话,也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形成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上林县立足自身优势、发挥特色潜力,致力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绿色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实现富民强县。生态、绿色已成为上林城乡的“关键词”,山清水秀、气净光媚、生态优美成为上林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南宁、广州的好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休闲度假。”国庆期间,下水源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负责人蓝老板高兴地说。同时,因大量游客涌入旅游区,游客突破最大承载量,该县旅游管理部门从10月3日起不得不发出通告,暂时关闭下水源乡村旅游区。

2016年上林县被授予“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称号,并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功创建大明山、金莲湖、大龙湖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鼓鸣寨、霞客桃源、禾田农耕文化园、云里湖、万古茶园5家3A级景区。全县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区)共130家,其中四星级农家乐2家,三星级农家乐13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今年国庆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47.67%;实现旅游总消费2.71亿元,同比增长35.93%。

3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1.7亿元,实施污水与垃圾治理项目及城镇化建设项目。相继完成明澄大道、县城绕城路建设,北归大道、新丰路扩建改造,明山路、澄洲路、八寨路等街道立面改造。完成县城市政道路“白改黑”26条共20多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4.4平方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8.09平方公里。县城街道和乡镇集镇实现亮化全覆盖,建成县城城西、城东三区、文化小区3个农贸市场,完成全县11个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71套项目,惠及19.62万人。2017年6月上林县正式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镇圩瑶族乡三冬庄、巷贤镇磨庄等“文娱广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被称为“上林模式”。

白圩镇万亩垌连片优质谷基地金浪翻飞,收割机在田野里欢快地唱着丰收之歌。上林大米被誉为“用矿泉水种出来的稻米”,因其色泽光洁清亮、滋味清香、蒸煮品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以“怡米香”“福粮”等品牌为代表的上林优质米畅销南宁、广州、珠海等地。2012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对上林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广西首个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米产品。

上林县把加强品牌的推广和保护作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手段。积极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响优质特色生态农业品牌。上林大米、上林八角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家企业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共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有机转换认证证书12张,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有鲜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姬菇等。全县共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3家、农业龙头企业23家,以及有机生产基地6个且面积达到4600多亩。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不仅仅是上林的金字招牌,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上林县将继续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不断挖掘绿色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让徐霞客最眷恋的地方——壮族老家、养生上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