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东盟经开区现代特色农业实现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 2017-12-11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刘静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盟经开区”)位于中国绿城——广西首府南宁市武鸣区,距南宁市区30公里,于2004年3月成立,2013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东盟经开区成功获批成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开发区规划有综合产业园区、南宁教育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四个功能区。开发区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5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是南宁市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区域。东盟经开区辖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全属国有土地),人口8.5万人,到2030年规划人口47万人。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及南宁市关于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利用靠近首府南宁市的区位优势和国有农场的体制优势,以打造集广西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效凸显。

  截至2017年11月,东盟经开区已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2个,分别是宁武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广西—东盟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县级示范区1个,为武帽农场西甜瓜产业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东盟经开区农业发展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农场职工居住环境优美整洁,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到位,农业产业普惠百姓,更多农场职工尝到了改革发展的喜人成果。

  积极引进社会资本 有效促进产业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

  “谁来组织种、怎样种、种什么的问题,是农场职工十分关心的问题。规模种植需要资金,为此,东盟经开区依托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开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等问题,同时促进土地流转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房五一表示。

  截至目前,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先后进驻东盟经开区各类示范区的单位、企业、合作组织共有36家,其中宁武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区11家、广西—东盟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25家,分为科研推广、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旅游开发、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6个类别,其中不乏广西农科院里建基地、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自治区蚕业技术总站等农业科研单位和南宁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

  东盟经开区宁武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区位于开发区宁武农场内,总用地面积4458.75亩,拓展区12389亩。该示范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通过强化先进技术培训、加强产地监控和投入品监管等工作,已建设开发区1000亩大棚西甜瓜特色农业示范基地、1000亩双季美国黑提标准化生产基地、400亩生态蔬菜基地、600亩罗非鱼良种繁育及养殖基地等项目;位于东盟经开区里建农场、武帽农场、正安农场等地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57000亩,其中核心区12700亩,拓展区19700亩。目前已建成广西农科院里建基地、广西现代农业技术试验站、广西桑蚕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广西果树良种繁育和实验示范基地、南宁诚兴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广西金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金佛源生态农庄、广西博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蔬菜种植基地等8个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为此东盟经开区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的同时,还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示范区的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已进驻的经营者提供便利,我们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扶持资金和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带动了经营者在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现在的示范区交通方便,水、电、通讯设施完善到位,为我们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房五一表示。据统计,近年来开发区各类示范区累计投入近7亿元,完成道路建设30.8公里,水利建设18.2公里,建设电网线路7.5公里,建设低压变压器10多座,完成各类山塘(水塘)改造9个。如今,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不少涉农企业进驻开发区的重要因素。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开辟职工增收新途径

  自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来,东盟经开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仅宁武都市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先后培育发展了9个经营主体,其中农业企业5个、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1个。各经营主体实行管理企业化、社员职业化、经营产业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提升农业产业的同时,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收入。

  广西沃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于拥有丰富的彩椒种植经验,被东盟经开区引进示范区内,负责彩椒种植的技术指导,同时解决销路。“品种筛选、幼苗培育、成品销售都由我们来解决,农民们只需要安心种植就会得到不错的收入。”该公司种植基地的负责人覃年波说,“只要农户严格遵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种植,根本不愁卖的问题。”在公司的帮助下,更多的农场职工通过承包大棚种植彩椒走上增收之路。宁武农场建兴队职工何炳华告诉记者,进入12月以来,他家种植的14个大棚彩椒喜获丰收,现在每天都在忙着采收,销路根本不愁,一年一个大棚就能带来一万多元的收入。

  在南宁市满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建基地,葡萄成熟的时候,一串串果实挂满枝头,紫的、绿的,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2000平方米阳光大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东盟经开区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为契机,以点带面强化引导,让许多职工尝到了甜头,对此宁武农场庆隆队职工李珍深有感触。“过去农场职工‘各自为战’,种什么好,什么不好,没有谁能说得准。销路更不好解决……”李珍说,“现在在示范区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下,我们只管种植,别的都是示范区来负责,能省事很多,也不用担心销路。”

  东盟经开区现各类示范区总规划面积8.5万亩,建设面积2万多亩,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乡镇100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下一步,开发区还将依托“一院三站”(广西农科院、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水果总站、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科技优势,突出抓好示范区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示范,努力打造广西农业“硅谷”。

  发展农业精深加工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做强上下游产业,这是近年来东盟经开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将传统农业转变到精深加工,引导、扶持农业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东盟经开区不断加大投入、引进高科技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在农产品种、养、加工、流通环节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推进农业产业链整体现代化。

  南宁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生猪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等于一体的肉类加工企业,其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肉类加工技术,年屠宰生猪200万头,生产高、低温肉制品10万吨。南宁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晓杰告诉记者,双汇的屠宰产业具有世界一流的屠宰与冷分割生产线,采用两段冷却排酸、冷分割加工工艺,一头猪能分割200多个产品,双汇集团还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并在南宁双汇设有技术部,建立有高素质的冷鲜肉产品研发队伍。此外,该公司还建设了1万吨冷库、区域物流、研发检测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力地保证了冷鲜肉的品质。据曹晓杰介绍,投产至今,双汇生产的产品产销两旺,每年均以30%以上幅度的增长,产品主要销往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南宁双汇自一期项目于2014年正式投产后,解决了南宁及周边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拉动了广西及周边地区20多万户农民的生猪养殖,同时带动了周边饲料加工业、生猪养殖业、包装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大力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与服务,可以使开发区的产业链、价值链形成融合发展态势,不断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自然延伸。”东盟经开区城农局负责人表示。

  为此,东盟经开区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鼓励企业和农业能人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项目,争取更多企业在示范区投资兴办加工项目。此外,通过开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工作,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方向,开发区还开展了种苗生产供应、农资购销、农产品贮藏保鲜、分装销售、农机作业、信息服务等经营性服务工作,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今年1—10月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0.60亿元,同比增长20.81%。其中食品加工产业规上企业26家,规上产值完成83.0亿元,占比达29.58%,同比增长17.32%。屠宰及肉类加工4家,产值37.75亿元,占比11.32%,同比增长19.10%。

  在注重农业精深加工的同时,东盟经开区还立足农业资源禀赋,积极推进品牌创建工作。已创建义诚兴鸡蛋等6个品牌,有7家企业共9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广西绿霖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帽山”牌杏鲍菇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广西真诚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品质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华名果”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