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深耕现代特色农业 打造农业经济新引擎——青秀区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济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17-12-11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刘静

今年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近年来,青秀区积极构建“一核两带三极”发展新格局,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打造青秀区现代特色农业经济带,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城区现代特色农业向纵深推进,田野上响起一曲“改革”“创新”“绿色”“惠民”的协奏曲。

  改革

  产业链提质升级竞争力持续增强

  “过去,青秀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青秀区委书记王永超表示,近年来城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不断建设好城市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工作,规划发展都市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特色农业。

  农业要固本强基,必须深化农村改革。青秀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是土地流转,让分散的土地“聚合”,从而打造市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青秀区通过出台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同时按照自治区、南宁市关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的有关要求,结合城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重点支持规划和文件确定的重点或优势地区,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其中,在刘圩镇引进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0亩发展肉牛养殖;在南阳镇引进南宁海源投资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多亩用于种植火龙果、四季蜜芒等;在长塘镇引进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建立占地5600亩的金花茶产业示范区。

  截至目前,青秀区已建成示范区7个,其中自治区级四星级示范区2个(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和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南宁市级示范区1个[青秀区现代特色生态农业(核心)示范区]、自治区县级示范区1个(青秀区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自治区乡级示范区3个(南阳镇留凤果蔬产业示范区、刘圩镇那床肉牛扶贫产业示范区、长塘镇乐谷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区)。

  示范区的建设,促成了青秀区农业产业的提质升级——

  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以金花茶产业为主导,以巴兰坡综合示范村为依托,引进了30多个金花茶品种,种植各类山茶花和各类观赏树种5万多株。

  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引进了安格斯、西门塔尔、岭南牛等3个主导品种,建成4个肉牛养殖基地,年总存栏优良种牛2500头,年产良种牛犊2200头,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牛6000头;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年养殖肉牛4000头;年生产生物饲料10万吨;年产出有机肥料10万吨,从而形成了肉牛繁育养殖、牧草种植、非粮秸秆饲料及有机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并将产业延伸为休闲旅游业。

  乐谷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区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有机水稻基地905亩、富硒水稻基地1200亩,对拉动广西水稻产业升级发展、产品品质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成为青秀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和示范。

  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建成了园林观赏休闲区、亲水休闲与体育竞技项目区、生态果蔬休闲体验区、生态奶水牛养殖区、森林乐养休闲区、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区等八大产业区,去年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与此同时,青秀区还先后引进多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骨干企业,培育了15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形成了有机米、香芋、双季葡萄等特色产业,培育了“刘圩香芋”“金花茶”“岭南牛”“力拓大米”等农产品品牌,“刘圩香芋”更是获得农业部授予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认证,并打造了团岩坡、古岳坡等生态综合示范村,初步构建了长塘—南阳—伶俐—刘圩现代特色农业经济带。

  创新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三大产业融合

  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尤为重要。作为“全国创新创业百强区”,青秀区不断加大农村创业创新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方面,青秀区积极助推经济作物快速发展,在大力发展蔬菜、西甜瓜等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同时,培育壮大葛根、火龙果、沃柑、金花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供给迈上中高端层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促进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其中青秀区现代生态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与团岩坡生态综合示范村结合,花雨湖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与古岳坡生态综合示范村结合,青秀区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与巴兰坡综合示范村结合,形成了产村互动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模式。

  一直以来,青秀区坚持农业改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不减,通过鼓励、引导示范区进行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乡村,服务城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同时,深入挖掘人文资源,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开发水上游玩、垂钓等休闲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此外,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贫困户”“公司+养殖小区+金融+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带动166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和牧草种植,带动养殖肉牛4000头;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带动长塘镇603户农户走上奔小康之路。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在特色农业发展的浪潮中,青秀区准确地把握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格局,以科技领跑现代农业。

  在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岑东灿向记者阐释了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市面上销售普遍在每斤4000元。种植金花茶,扦插非常地讲究,剪枝的部分稍有差池,就无法繁育下一代花苗。”岑东灿说,由于以前公司不掌握扦插的技术,因此需要花大价钱购买花苗,如今在政府资金和技术的扶持下,公司的金花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在青秀区推广金花茶种植。公司采用领先的一叶一芽扦插快繁技术,保证了枝芽的生根率达到98%以上,成苗率在96%以上,培育的金花茶种苗根系是同行业的2到3倍,定植后金花茶的生长速度是同行业的1.5到2倍,两项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与此同时,公司在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下,解决了金花茶开花时间晚的技术难题,金花茶从扦插到开花时间缩短到2年,打破了传统种植的金花茶需要6到8年才能开花的纪录,为青秀区金花茶的产业化发展夯实了基础。

  此外,该示范区建设了金花茶基因库,建立金花茶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对金花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性状评价,加强金花茶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创新及开发利用,为金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地提供源动力。

  在青秀区,以科技振兴农业的脚步不曾停歇。还是在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林科院、日本鹿儿岛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学共同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下达的“金花茶开发利用技术关键研究”课题,并与中国林科院承担金花茶种植体系国家标准制定,还与其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博士工作站,进行金花茶和南药的科学和产品研究。

  绿色

  树立环保发展理念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日,来到养殖有数千头肉牛的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这里山水秀丽,养殖场内干净整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青草味。大型牲畜养殖场如何防治动物粪便臭气熏天的问题?四野牧业董事长伍关宗给出了答案: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牛模式。

  该模式是在牛床上添上垫料和喷洒生物菌种,并在牛棚运动场铺上遮雨不遮光的透明塑料,从而使肉牛产生的粪尿与垫料混合,生物菌种扩繁分解消化掉大量粪尿,养殖过程全程免冲水、免清粪,减少了污水排量,提高了资源化利用率,实现零抗生素养殖。“通过采用生物发酵床设施,我们的肉牛养殖人工成本可减少50%—85%,药品投入减少65%—85%,粪便增值50%—300%,比较效益提高50%—85%。”伍关宗继续介绍,示范区还特地设计了科学的生态种养循环技术路线,即牧草种植—肉牛养殖—牛粪有机肥生产—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肉牛养殖—牛粪有机肥—农作物种植,整个示范区真正做到了低碳、高效、生态循环发展,确保饲料无抗生素添加,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无污染,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岭南牛肉从牛场到餐桌全程生态、卫生、健康、安全,且全程可追溯,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只是青秀区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缩影,城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通过推广扩大冬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与培肥示范面积,安排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专项经费共41万元(按辖区耕地面积不少于1元/亩投入),青秀区已建立南阳、长塘、刘圩三个耕地质量监测点,预计完成冬种绿肥面积22.1万亩以上。

  通过积极推动“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巩固提升,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一是进行农业生产废弃物清捡,城区组织干部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整治活动,截至目前已清捡田园面积12.47万亩,回收农药瓶1.73万个,清捡废弃物1.994吨,发放资料3.09万份,组织农民群众18732人次开展集中清捡活动。二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引进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处理项目,回收秸秆6万吨。三是抓实抓牢秸秆禁烧工作,加强禁烧队伍建设,城区及各镇(开发区)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工作队,大力宣传禁烧政策,提高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联合环保主管部门,强化监督巡查,确保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取得实效。

  养殖业同样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青秀区以“绿色、生态、品牌”为现代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抓住自治区发展“微生物+”生态养殖政策的机遇,加快推进2017年度26家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工作,通过对城区内养殖基地进行设施标准化、养殖环境清洁化、养殖粪污资源化和养殖饲料微生物化等方面的建设,孵化出一批高标准的养殖品牌企业。

  此外,青秀区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完善城区、镇两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将检测范围扩大到各村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已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检查59次,出动执法人员296人次,发放宣传单0.7万份,已抽检农药样品14个、化肥样品11个,查处案件2起,处罚金额6000元,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蔬菜基地抽检蔬菜样品3695个,超标蔬菜0个,合格率为100%,至今未发生因蔬菜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中毒事故。

  惠民

  产业富民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发展特色农业,最终目的是惠民。

  青秀区把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产业富民活动扎实推进。城区37个行政村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行政村有30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行政村有17个,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的行政村有17个,计划升级打造刘圩、伶俐、南阳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农旅结合提升改造工程,筹备实施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项目、农村科技培训项目,创建城区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和冷链物流;各示范镇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经济发展计划以及集体经济收入等指标完成较好,主导产业发展及农业品牌打造扎实有效,电子商务服务点正在筹建。

  产业扶贫工作不断深入。今年以来,青秀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收入,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多措并举扩大贫困村群众脱贫增收渠道,提高脱贫致富能力。一是发展壮大贫困村扶贫主导产业,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已覆盖该村100%的贫困户,2017年继续对7个贫困村每村安排3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同时从脱贫攻坚项目库中选择优势特色产业加强扶持,丰富贫困村扶贫产业。二是继续加大贫困户自选产业扶持力度,对2016年脱贫户、2017年贫困户自主发展重要项目,城区上半年共扶持贫困户651户,发放补助资金189.53万元,下半年自选产业验收公示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是企业助力脱贫攻坚,去年四野牧业公司带动刘圩镇1660家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与牧草种植,每年免费提供技术培训1.5万多人次,直接帮扶223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并于2016年成功脱贫,间接带动14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林下种植金花茶让长塘镇603户农户受益,其中贫困户123户,解决当地200多人就业,支付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工资累计达1800万元;加踏坡大片流转土地,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组建合作社,搭建1500多个大棚,种植无公害瓜果蔬菜,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以上。

  农旅融合开启美丽乡村新篇章。随着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青秀区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发展、扶贫产业开发、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树立了美丽乡村典范。其中,长塘镇巴兰坡以“四季花房”为主题对村庄实施改造,建成以花道、茶道、花食、花宿、花旅为特色的“生态宜居、产村互动、林旅融合、富裕文明”的“金花小镇”,团岩坡统一规划、整村建设,村庄建筑风格一致,成为2016年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庄;南阳镇古岳坡是广西著名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词作者古笛先生的故乡,同时也是由中国文保基金会非遗保护专项基金与巴弗罗公司共同打造的非遗活动展示平台,通过为非遗传承人群提供研修和培训服务,以广西和东盟非遗项目为基础形成丰富多彩的活态博物馆,吸引以教育、培训、会务和体验为目的的消费人群,打造南宁休闲文化圈主题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青秀区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土地流转率,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创青秀区农业特色化、现代化的新气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