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武鸣区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工作成效好“三改”优环境 农村换新颜

发布时间: 2018-01-16 |来源: 武鸣区人民政府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刘静

近年来,武鸣区开展以“改厨改厕改圈”为内容的“三改”试点建设,推动乡村建设不断提速,逐渐形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现在家里敞亮多了,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享到这样的福。”两江镇英俊村芭旺屯村民李秀群一边领着记者参观自家改造过的新厨房新厕所一边高兴地说道。在李秀群家崭新的厨房里看到,煤气灶、抽油烟机等厨具一应俱全、摆放有序,环境干净整洁。原来建在屋外几十米的厕所如今也改建到了家里。“以前的厕所确实又远又脏又臭,要是碰上下雨天,路又滑,上一趟厕所还真不方便。现在厕所改建到家里,不但方便而且还干净整洁,不比城里差。”李秀群笑着说。

如今,两江镇英俊村岜旺屯几乎家家户户都完成了“改厨改厕”工作,改造后的厨房和厕所面貌焕然一新,厨房新建起了厨灶、橱柜,贴上了光亮的瓷砖,厕所改成水冲式卫生厕所。2017年,两江镇英俊村“改厨改厕”任务数共有67户,10月底已经全部完成。经过“改厨改厕”,不仅村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清洁、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更深入人心,大家都自觉地维护村容村貌。目前,该村50%的居民告别柴煤用电做饭,40%的村民用上电热水器,绝大部分村民用上了卫生厕所。实行人畜分离项目,新建猪栏、牛栏960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岜旺屯的环境卫生。

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进行“改厨改厕”样板建设,打造基本型、舒适型、小康型改造样板并已在全武鸣区推行,目前已全部完成“改厨改厕”任务。

“楼上住人楼下养畜”或者人畜混居是壮乡农村传统的居住和养殖模式,这样的分散养殖方式家禽、家畜四处乱走,随处大小便,不仅污染环境,也给村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存在极大的卫生安全隐患。如今,经过实施“改圈”工作后,这样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双桥镇八桥村村民潘春英说:“以前我家的猪栏建在院子里面,确实又臭又脏,特别是到了夏天的时候,家里的门窗一开,迎面就是一股刺鼻的气味,道路上到处都是畜禽粪便。自从‘改圈’之后,猪栏建到了房子外边,周边种上常绿树种或果树把猪栏和生活区分隔开,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为了有效治理农村人畜混居现象,武鸣区乡村办引导农户对家禽实行圈养,自觉整齐堆放自家杂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村里的环境卫生和生态环境。自从实施“人畜分离工程”,把猪牛从庭院搬到安置区统一饲养,人畜相处由“合”到“分”,让村民们告别了“晴时臭气熏天,下雨污水横流”的生活。武鸣区农业局还指导规模养殖场对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投入120万元建设52个生猪养殖场户粪污治理设施,投入290万元实施6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累计建成沼气池2920立方米、化粪池4700立方米,有效实现了农业生态环保。

武鸣区在“三改”工作中坚持因户施策,不搞“一刀切”的做法。“改厨”过程中,将改造类型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舒适型三类,由农户自主选择,切实做到科学化、多样化。如针对宁武镇伏唐村多数农户房屋宽敞、院落面积大的情况,引导农户将改建现代厨房与保留传统厨房相结合。在房屋密度大、老旧建筑多的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引导协调农户在老房屋内新建厕所,在巷道内、菜园甚至杂物房里建设化粪池等。因户施策,切实满足了农户自身的需要,赢得村民们的好评。此外,实施“三改”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更改出了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多有“厕不入屋”的传统。实施“三改”后,老百姓已经彻底转变了这种观念,就连称谓也由“茅坑”变成了“卫生间”。宁武镇伏唐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唐仁果告诉记者,“三改”后老百姓的卫生意识更强了,行为更加讲究了。“以前端碗饭坐在地上吃都无所谓,现在可不行了,要被其他人笑话的。”唐仁果说。

“三改”工作得民心、顺民意。如今,主动要求实施“三改”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在,估计不少城里人都在羡慕我们农村的人居环境了。”正在村中小广场漫步的两江镇英俊村芭旺屯村民韦彦平面对着记者自豪地说。

通过开展宜居乡村工作,武鸣区乡村环境实现了华丽蜕变,呈现出村村通、户户通、路路亮、街街亮、处处绿、村村绿的美丽景象。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庭院布局合理,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处处焕发着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农村气息;乡风村风更加淳朴文明,村民过上了文明和谐、幸福安康的幸福新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