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歌飞五月天 情满大明山

发布时间: 2018-05-03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沈晔

大明山歌圩。(韦东摄)

大明山歌圩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大明山管委会供图)

山歌情景剧震撼上演,嘹歌传承人展现魅力,三地汉歌王齐聚对擂……5月1日,大明山歌圩在大明山景区大门区如期举行。“五一”假期,大明山仍处在封山期暂时不能上山游览,不过每月1日的歌圩继续开演,数千名山歌爱好者云集歌圩现场,在飞扬的山歌和多彩的民俗体验中共同度过了一个欢乐时光。

●大明山歌圩展新颜

当天上午9时开始,马山文化艺术三宝之一的壮族会鼓以震撼人心的表演,迎接游客的到来。随后,山歌表演和特色舞蹈轮番来袭,山歌公众擂台赛热火朝天地开展。山歌公众擂台赛作为歌圩的品牌节目,一直受到山歌手的青睐,每月都有众多山歌手甚至歌王共同切磋歌艺。

此外,在大明山景区前广场,还有山歌讲堂、自由对歌、互动游戏、商品展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更增添了歌圩的喜庆气氛。

据了解,每月1日,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呈现的歌圩盛宴,让民众和游客回味无穷。群众自发参与,武鸣、马山、上林、大化、都安、平果等县(区)民间歌手闻讯而来,规模达3000至6000人,现场气氛活跃,传统风情极为浓郁,是广西为数不多的“月歌圩”。

●起源于廖江古歌圩

据介绍,在大明山一带,用武鸣壮语称歌圩为“欢”,赶歌圩叫“碑欢”,唱山歌叫“奥欢”,也有的地方称“逗俏”“耍冒”“估友”。说的是,在每年三月,青年人有的专门安排时间,有的则在插完秧、耙完田后,立即把随身带的漂亮衣服换上,挎上壮锦袋,带上定情物,上山对情歌。

漫山遍野,爱情山歌一首接一首,一直唱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来,各人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便双双走进树林中,由原先的群体对歌转到单独对歌。

武鸣是广西壮族歌圩产生较早的地方之一。清光绪《武缘县图经》:“答歌之习,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年三月初一至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历史上的廖江歌圩曾经是广西最大的歌圩之一。大明山为廖江源头,民间“答歌”习俗至今仍在大明山地区广泛流传。由此可知,大明山歌圩起源于廖江古歌圩。

●打造新型歌圩盛会

实际上,环大明山区域的歌圩有很多,但是多数没有组织,不成规模,且大多处于“老龄化、无设施、无保障”状态,随时面临失传之忧。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歌圩文化,大明山管委会从2016年开始恢复举办歌圩,将地点固定在大明山景区大门区,并将时间定为每月1日。从此,在壮乡的盛大节日中,又多了一个月月狂欢的盛会。

据介绍,大明山歌圩并非是传统歌圩的简单复制,而是推动传统歌圩的创新发展,具备系统性、创新性和持续性的新时代特征。以“创新传承歌圩文化,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宗旨通过“每月一主题,月月推新篇”的形式,为“壮乡民俗、扶贫助农、文化旅游”搭台唱戏,形成依托旅游景区,呈现山歌展演、非遗文化、民俗演艺、民俗竞技的民俗文化大舞台,并创办了品牌节目“山歌公众擂台赛”,全面展现传统歌圩风采,焕发多彩民俗魅力。

大明山区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大明山景区丰厚的旅游资源,赋予了大明山歌圩多元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凭借厚重的历史学、民俗学价值,大明山歌圩于2017年10月经南宁市政府批准列入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加以保护。游客来到大明山,不仅能观景养生、品特色美食,还能体验壮乡民俗风情,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