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隆安:治安服务"零距离" 群众诉求"快响应"

发布时间: 2018-05-14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朱新韬 黄家庆 韦贵平 |责任编辑: 沈晔
 

在隆安县那桐镇综治中心,通过大屏幕可以掌握各责任网格工作开展情况。朱新韬 摄

为做好农村综治维稳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2017年以来,隆安县综治办全面推进和完善农村基层综治网格化平台建设,达到了社会治安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快响应”的良好成效,促使“平安隆安”“法治隆安”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全县划565个网格村干包片负责制

隆安县农村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即将全县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均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管理模式,将社会治安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镇、每个村、每个队、每个村干部,确保辖区内每一块区域都有人管、有人关注,发现问题,有人处理、有人汇报。

隆安县把全县合理划分为565个网格,每个农村小网格至少有专门的一名村干部来包片,几个小网格组成一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执行片区负责制,至少有一名镇干部进行监控和管理。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该县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网格内设有专职网格员,由现行的村(社区)定工干部兼任;网格指导员,由镇机关干部、镇农业服务中心、计生站、食药监、劳保所等干部派驻;网格警员,由社区管段民警担任;网格司法员,由县各级政法机关及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担任;义务信息员,由党员、村(居)民小组长、热心社区工作的群众以及志愿者等担任。

该县制定和出台了信息采集报送考核制度、网格员信息处理工作规范、推动24小时值班制及信息报送奖励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工作规划和工作纪律,积极推行信息采集和报送、定期走访、快速处置等工作机制,确保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正常和有效运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村(社区)党总支领导下,录入网格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信息。网格员在工作中,了解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以及服务需求,网格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家庭、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等群体重点服务对象档案清晰,工作动态明朗,服务有重点。

该县保证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发一台“综治E通手机”,确保每个网格的信息能及时录入和报送,并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转。如在对特殊人群管理方面,探索出了“4+1”服务管理模式,即:1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1个包村(社区)工作队员、1个监护人(亲属)、1个网格员对1个特殊人员,让基层定期为特殊人群进行点对点帮教和服务,做到管理有效、服务到位。2017年,该县没有发生特殊人群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重点人员可控,社会安全稳定。

依托信息化建设

为百姓织密“安全网”

隆安县以综治信息系统为云数据基础,与微信平台组成“信息直通车”,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织就及时处理社会问题、发现治安隐患的“天罗地网”。

2016年以来,该县完成各类监控摄像头安装3000多个,其中县综治系统平台监控摄像头280余个,公安部门天网监控摄像头1000多个,各类企业、商业监控摄像头2000余个,构建了覆盖全县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摄像头监控覆盖全县各乡镇、各村、各主干道、各小巷和各中小学校,形成“连点成线、拉线成网”的“天网”监控模式。

该县还开通“隆安警方”微信公众号,目前公众号粉丝10000余人,设立了“公安业务”“警民互动”“平安建设”三大模块。其中,“警民互动”设立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平安建设”设立了新闻视频、警方资讯、公共安全,深受广大粉丝的欢迎和参与。信息化“微来微去、群来群往”“线上线下、网里网外”成为了政府服务和平安建设实战的主阵地,营造人人都是网格员、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氛围。

2017年以来,该县又整合组建“三支队伍”,增强社会治理合力。让治安、城管、市容、工商等多部门参与其中,各负其责建立具有多功能综合执法能力的联合巡防队伍;整合民政、残联、妇联、团委等队伍,组建民生服务队伍,负责组织救助和关爱关怀社会弱势群体人员;整合综治、司法、国土等队伍,负责组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等。并把日常治理的处置权下放给一线、下放给网格员和巡防员,各种社会治理问题一冒头,第一时间就有人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就有人员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就开展处置。

一年来,随着隆安县网格化平台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化,群众和干部之间的沟通渠道和问题发现渠道不断畅通,工作效率不断提高。2017年,该县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48起,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265起,同比下降37.17%;查处治安案件502起,与2016年同期相比减少146起,同比下降22.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