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建成922个村史室 传承乡村记忆留下浓浓乡愁

发布时间: 2018-07-23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何任朗 |责任编辑: 刘静

那桐社区村史室一角。 (隆安县乡村办供图)

  一间村史室,反映一个村的百年风雨沧桑;陈列的每件“古董”器物,都是时代的见证;展示的每一种民俗礼仪,都散发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图画上的名人事迹,都是当地村民心中的自豪与骄傲……7月19日,记者深入我市乡村村史室看到,每间村史室为人们探寻当地历史发展脉络打开了一扇窗,点亮了人们寻“根”的灯,照亮了人们继往开来的路……

  村史室是对广大村民群众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以文字、图片、实物等为主要展示内容,充分展示当地历史沿革、村庄变迁、风物、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村史室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既展示了多彩的民族元素,又有浓郁的乡村气息,挖掘、保护、传承和展示了村屯历史、传统文化习俗沿袭等,是展现乡村山水园林和历史民俗文化的陈列馆、标本库,是一项功在当代、延及后代的文化传承工程。

  目前,全市建成村史室922个。其中,市级示范性村史室36个,市级生态综合示范村配套村史室17个,行政村一般性村史室869个。

  一间史室 几多乡愁

  记者走进青秀区南阳镇施厚村古岳坡村史陈列室,犹如穿越时光隧道,古岳坡历史发展历程在记者面前慢慢展开。这是一个经历了上百年的古老村坡,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农耕村落。

  “建了村史室,我们后辈可以了解村里的发展历程,更好地教育后代。” 施厚村村民郑梅青说,有了村史室,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村里的变化。村史室对村里的孩子有着历史的熏陶与教育作用。但对年纪大一些的村民而言,则是满满的乡愁和对故人的回忆。

  古岳坡村史陈列室里,有着《赶圩归来啊哩哩》作者古笛先生的事迹展示。“我还记得小时候,古笛在家的大门上写‘歌泉’两个字的样子。”施子严回忆说,“后来他回村带领村民修路,帮伶俐糖厂写了一首《甜蜜的事业》……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教诲和对村里的贡献。他是村民的榜样,也是村里的骄傲。”

  一件器物 见证沧桑

  在古岳坡村史陈列室里,“古董”器物很多,有生产工具,也有生活用具,还有南阳八音、南阳大鼓等古乐器,这些物件代表着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现今,在南阳镇一带,群众每年都举行采茶戏、南阳大鼓、芭蕉香火龙、南阳大纸鹭鸟、三日一圩等具有南阳特色的民俗活动。

  在横县平朗乡笔山村村史室里,陈列着该村建国后参军青年名录、抗战时缴获的日军军帽、军刀等老物件,这些物件让今年87岁的李业仁久久不能释怀。“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知晓当年的战火硝烟了。”李业仁指着陈列器物说。李业仁小时候经历过战争,那时村民跑到深山躲避飞机的轰炸。全村有30多名青年曾经参加或协助抗日。从此,笔山村一直保留着参军报国的优良传统。

  在陈列室的另外一边,一张坐垫可以翻转的椅子同样述说着笔山村遥远的故事。“你们不知道这张椅子的坐垫为什么会翻转吧?”笔山村村支书李雨华笑着对记者说,这椅子的趣事叫“屁股垫算盘”。当年,地主人家因随时收租,随时要用算盘计算。为了方便,地主就把算盘放在屁股下面或藏在椅子下,这才造了会翻转坐垫的椅子。

  一个习俗 代代相传

  在笔山村村史室里,展示着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笔山“人生礼仪”习俗。该礼仪包含新丁礼、成年礼、婚礼、孕育礼、寿诞礼、丧葬礼等六项礼及相关仪式。

  抚今追昔,可晓前贤之掌故;知史察今,须识后辈之崛起。人们应该了解村史,了解故土村庄历史的名人事迹,了解家乡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加深对家乡的情感,提高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对笔山村人来说,村史就是生动的传承。

  “‘人生礼仪’的代代相传,不仅教育了年青一辈,也表达了父辈对年轻人的美好祝福。”李雨华说,他们村至今保留着“人生礼仪”的习俗就是对传统的传承,这是笔山村文化的“根”。我们追求新生活,走向新时代,但也不能忘了“根”。

  “人生礼仪”在笔山村及其周边地区一直传承,彰显着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村史室内,用实物、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部可查的宝贵“教材”,留住浓浓的乡愁。

  一种文化 孕育希望

  村史室不仅展现了村庄的风雨沧桑、“古董”器物、民俗礼仪,也是地域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是弘扬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培育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引导村民自觉摒弃不文明习惯,向文明事迹和先进人物学习,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的重要场所。

  正如施子严说的一样:“古笛是村民的榜样,也是村民的骄傲。”记者在古岳坡村史陈列室看到,古笛事迹及作品作为村史室陈列展示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让村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古笛事迹以及当地独具特色的壮族山歌文化。

  在古笛作品展的前言里,有古笛写的话:“我从小饮家乡的乳泉成长,也沿着小溪大河起步;闯过无尽风浪,走向无边的歌海;我的家乡就是歌的故乡,祖祖辈辈歌手层出不穷……”壮族山歌是古笛创作的源泉,正如他在家门上写下的“歌泉”两字一样,优秀的壮族山歌文化,是他无穷的创作源泉。

  古岳坡村史室就像一座桥梁,让村民、游客走近古笛的作品,走进山歌的海洋,聆听美妙的壮族山歌,品味当地山歌文化的独特魅力……

  村史室是多彩地域文化的窗口,也是一本生动的“教材”,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凝聚人心、启迪后人。村史让村民感知复兴的使命,村史激发村民奋进的勇气,优秀民族文化孕育新的希望,浓浓的乡愁就是我们的“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