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凝心聚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让贫困孩子安心上学

发布时间: 2018-08-21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责任编辑: 刘静

孩子们吃上安全卫生的营养午餐。  (市教育局供图)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在教育。让贫困地区孩子读好书,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南宁市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凝心聚力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下足“绣花功”,合力“拔穷根”。自从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我市围绕“教育脱贫一批”的工作目标,瞄准农村教育和贫困人口受教育,建立涵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学段的教育资助体系;聚焦全市1569所中小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41万余人;完善控辍保学机制,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

  建立资助体系不让贫困学子失学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宁市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建立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

  让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资助政策向贫困学生倾斜。结合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我市已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从实行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保教费,到以助学金为主体、社会力量补充等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再到为大学生提供国家奖助学金、市政府资助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政策,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莫尧说。

  在学前教育方面,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我市实行“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园幼儿保教费”的学前教育阶段资助政策。2017年,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2304.27万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3.07万人。

  在义务教育方面,2017年市财政义务教育阶段资助项目发放1125万元,资助学生2.52万人次;城市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323.63万元,资助0.52万人次。

  面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17年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项目发放6243.41万元,资助学生5.99万人次;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项目免除学杂费1503.52万元,资助学生2.02万人次。

  而面对贫困大学生,今年我市安排1200万元,资助3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金额4000元/人,各县区财政同样安排专项资金对本辖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进行资助,根据当地不同情况,资助标准从500至4000元不等。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教育是民生之福,惠及莘莘学子。据统计,2017年全市共投入助学(含奖、贷)资金7.18亿元,受惠学生64.97万人次,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8.9万人,发放和拨付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助、奖学金1.72亿元。

  出实招把希望带给每个辍学孩子

  “感谢老师,我一定让孩子回去好好读书。”西乡塘区金陵镇金陵中学建档立卡学生小卢的母亲握着劝学工作组成员的手,十分激动。

  小卢的父亲身患疾病,母亲不得已带着小卢到广东打工,辍学的小卢得到西乡塘区劝学工作组的关注。今年5月,工作组奔赴广东,经过反复劝说,向小卢母亲宣传助学政策,打消其顾虑之后,小卢成功返校。

  “扶贫更要扶智,对于贫困户的孩子来说,只要能上学,未来就有希望。”工作组成员说。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辍学现象比较集中的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仅2018年春季学期,我市共劝返辍学学生2723人。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与城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市在控辍保学方面针对薄弱环节出实招:

  启动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4—2017年投入资金22.2亿元,新建各级各类公办中小学校72所,新增学位11.34万个,有效缓解了城镇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大通铺问题;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班班通设备配备率达91%,653个教学点100%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用信息化手段让农村学生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除了执行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在市本级财政安排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仅2017年全市投入义务教育助学资金1.36亿元,受惠学生23.81万人次,7.4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优先享受到教育资助。

  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1万余名学生

  从过去的黄豆蒸米饭到营养丰富的饭菜,“营养午餐”大大改善了南宁市孩子们的伙食。在马山县百龙滩镇大完小学,孩子们中午吃上了热腾腾的可口饭菜,4元补贴可以做到两荤一素,既新鲜,又营养。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营养改善计划规范管理的方式方法,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我市的各试点县,把加快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作为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县政府加大投入,完善食堂设施配备;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改善供餐条件。

  去年,隆安县投入资金对部分中小学校的厨房设备及燃煤(木材)锅炉进行改造并安装学校专用变压器,实现中小学校食堂设备“电气化”,让部分中小学校彻底告别“煤”时代,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干净、卫生、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此外,隆安县还争取中国青基会、自治区青基会等有关部门和爱心企业为学校开展捐建厨房活动,共援助了10所“富士康希望厨房”、20所“敦和希望厨房”。

  我市还在采购源头上狠抓安全。各试点县均严格落实大宗原材料如大米、食用油等“四统一”政府采购制度,制定供货商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食品安全,努力实现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的目标。在隆安县和武鸣区部分学校每天用农药残毒速测仪检测进入学校食堂的各类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记录检测结果,确保食品安全。

  另外,我市还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各试点县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监督管理,将其纳入当地政务公开范畴,坚持阳光操作,拓宽监督渠道,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公开透明及廉洁运行,便于群众知晓和社会监督。马山县投入250多万元在全县村级以上学校校门、食堂等处安装视频监控探头,并落实专人不定期通过监控平台画面查看各学校食材验收、加工、分餐及卫生等状况,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县区有1443所中小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41万余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