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马山县:创新扶贫模式增强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 2018-10-17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钟智华 |责任编辑: 沈晔

马山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种植养殖业,图为乔利乡火龙果基地。记者陈麒元摄

丰收时节,工人开心地摘取已成熟的火龙果。陈麒元摄

乔利盛世生态养猪场的生猪将销售到外地。杨盛摄

深秋时节,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扶贫产业园那一个个挂在枝头的砂糖橘分外喜人,绿油油的果实缀满树枝,村民们都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马山县是国家级扶贫县,也是我市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马山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扶贫产业,推动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改变。

盘活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在青山环绕的马山县乔利乡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乔利盛世生态养猪场十分热闹,从四川赶来的客商仔细挑选着生猪,很快就装满了一车。“今年,我们在种植火龙果、柑橘、葡萄等蔬果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猪产业。”马山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有胜介绍,养殖场采用“合作社+公司+村集体”的合作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今天出栏的猪有600头左右,这是今年卖出的第一批猪,收入达到100万元。”正邦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提供场地、水电和人工,公司负责猪苗、技术和销售,贫困户负责部分猪苗散养。“我们会对养殖户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收购养大的生猪,减少他们的养殖风险,为他们带来相对稳定的收益。”该负责人说。

蒙有胜告诉记者,合作社原来主要种植沃柑和火龙果,为了实现有机种植,合作社与村委合作建立养猪场,循环利用猪粪建立沼气池,再通过分离技术得到沼气和有机肥。

“沼气池一天可提供沼气1000立方,目前我们已经安装了管道和炉具,沼气供应将辐射到六达屯、新红屯、伏瓦屯等。”蒙有胜介绍,沼气剩余物料经过一个月的充分沉淀,再经过处理就变成了有机肥,喷洒到果园可以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据悉,今年园区火龙果产量可达到50万斤,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乔利社区将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入股养猪场,每年将获得8%的分红。

“分红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我们将成立公益助学基金,同时继续发展产业。”乔利社区第一书记韦淮翠说。贫困户的收入主要有三项,一是流转土地所得租金;二是到产业园务工的工资,现常年有45户贫困户在果园和养殖场工作;三是入股合作社所得分红,目前已有30户贫困户加入。

因地制宜能人创业带富

在群山环绕的马山县林圩镇伏兴村,马山县旺源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十亩多养殖基地,养殖了7300只竹鼠。

“我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土地有一种依赖,所以当看到家乡土地荒废,就想着如何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在外打工时我发现竹鼠很受市场欢迎,我便决定养殖竹鼠。”到广东等地考察后,谭邦和最终回到伏兴村那旺屯,并成立了竹鼠养殖基地。

2014年2月,旺源养殖竹鼠专业合作社建立,竹鼠养殖基地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给农户提供鼠种,还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教农户养殖技术等。竹鼠出栏,企业全部收购。目前已有2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进行养殖,共有13000只左右竹鼠在外散养,今年预计出售21000只,产值可达190万元。“只要能用心养竹鼠,并具备一定劳动力就可以成为我们帮扶的农户。”谭邦和告诉记者,他们饲养的竹鼠供不应求,十分畅销,除了供应南宁本地餐馆,还销往广东等地。

谭邦和介绍,现在贫困户主要通过提供劳力、土地入股和政策扶持3个途径提高收入,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一年能收入10000多元。此外,入股的贫困户每年还有4400元的分红。下一步,他将依托县里的帮扶政策,再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厂房,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加入。

特色引领打造“一村一品”

在伏兴村东仁屯旁的马山县林圩镇龙腾种植专业合作社,青涩的砂糖橘挂满了枝头。

“合作社主要种植砂糖橘,目前有砂糖橘110亩、10000多棵果树,砂糖橘成果期3年,2017年为第二年,已产果10万斤,收入30万元。2018年果树进入正常产果期,预计产果30万斤,可创造90万元收入。”龙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覃乃照介绍。

为响应政府帮扶政策,合作社主动帮扶吸纳附近贫困户务工,工人月收入可达2000元。一些贫困户还入股合作社,如合理村的何贵勤2015年入股6万元,今年实现回本,明年将产生一倍的分红。

在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伏兴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建设起伏兴村扶贫产业示范园,村党总支部引导投资20万元。今年,示范园已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4万元。

“产业园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园秉持贫困户优先的原则,目前已带动21户贫困户加入,未来还将扩大园区规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伏兴村第一书记周福波对记者说。

贫困村要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近年来,马山县制定出台《马山县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暂行办法》,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贫困户、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业。该办法实施以来,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7427.62万元,覆盖贫困户3.8857万户次;“先建后补”扶持85个合作社1183.8万元。统筹整合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151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村民合作社。截至今年9月,全县75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58.4万元,5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

马山县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示范、综合示范、现代特色农业示范“三大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黑山羊、金银花、里当土鸡、杜东母猪、构树等农特资源,坚持“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一户一策”,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种植养殖业,探索形成了将扶贫资金、社会资金有效融合,共同打造精准脱贫孵化平台,实现“产连产、钱生钱”的“外托模式”“乔利街三队模式”;在养殖方面,探索形成了“户户是股东、人人有分红”的“巴更模式”。

一系列产业项目的落地,为马山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