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治水兴水建绿城 为民惠民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18-10-19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阮晓莹 |责任编辑: 刘静

  治水兴水建绿城 为民惠民促发展 
——写在邕江下闸蓄水之际系列报道④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南宁因邕江而兴、而美、而充满活力。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如今,随着邕江下闸蓄水,由上游的百色水利枢纽、我市老口水利枢纽构成“闸门”与牢固的大坝堤防以及现代化防洪设施组成的防洪网络,为我市居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让邕江南宁市区段防洪标准达到两百年一遇,同时,水面变得更宽、两岸景致更好看,推动了旅游业发展,惠及众多市民。

  治水为民,升级防洪工程

  此次邕江下闸蓄水后,邕江南宁市区段的常水位将达到67米,这对于防洪工作来说是新的挑战。据介绍,常水位上涨2—3米,在水面变得更宽、两岸景致更好看的同时,也意味着有效调洪库容减少以及流速减缓。

  “这对我们的防洪应急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南宁市邕江防洪排涝工程管理中心防汛科副科长张光斗这段时间忙着和同事对邕江防洪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张光斗说:“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新的形势对防洪防汛工作进行调整,将通过加大巡查、科学调度,确保防汛安全。”   

    除加强人员工作的调整外,我市还着手进行防洪工程和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据了解,我市在已经建立的水情雨情预报信息系统、内河水位遥测系统、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城市防洪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正在对泵站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并整合气象、水文、防洪等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对“智慧防洪”进行进一步探索。

  “防洪信息化系统项目具备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三大功能。目前在邕江两岸已经安装了260个远程视频监控,未来还将增加109个,可以实时监控邕江水情,为政府防洪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快速的信息支撑。由于常水位的变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科学论证,对城市防洪预案进行调整,为市民筑起一道城市防洪安全防线。” 南宁市邕江防洪排涝工程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韦汉鸿说。

  兴水惠民,市民亲水而居

  提及对邕江的记忆,家住仁爱路的吴阿婆心情复杂。“邕江是母亲河,我们以前的房屋都是依江而建,江边还有许多水上人家,妇女们到江边洗衣服、洗菜,孩子们到江边游泳嬉戏,但是邕江也会在一夜之间颠覆我们的生活。”

  历史上邕江多次遭遇洪水,让南宁居民饱受水患侵扰。根据史料记载,唐景云二年(711年),邕州司马吕仁因州城(今南宁市)常被邕江洪水浸淹,于城南开渠分流,以杀水势。此为史书记载南宁防洪治水之始。

  明·崇祯六年(1633年),郁江、桂江、浔江普发大水,南宁被淹,城内水深丈余。

  清·光绪七年(1881年),洪水水位高79.65米,淹没附近农田23.6万亩……

  吴阿婆亲身经历过的两次特大洪水:1968年邕江暴发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1万,市内交通中断、水电停供、商业停市,直接经济损失3215万元。2001年7月8日,左右江流域普降暴雨,邕江洪峰水位达77.42米,邕江成为一条高出市区街道4—8米的悬河。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4天里,南宁36万多党政军民投入抗洪抢险攻坚战……

  “以前每到汛期,一下大雨就要担心邕江涨水。邕江开展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后,大坝、大堤变得更结实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吴阿婆说。

  多措并举,综合利用保安全

  一直以来,南宁市将提升邕江防洪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中,更是在邕江之上布下“天罗地网”为城市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韦汉鸿介绍,近年来我市已形成完备的防洪系统。南宁市先后在邕江两岸建设了堤路园工程,并建立排涝泵站、防洪闸、交通闸、穿堤管、护岸等防洪设施。随着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老口水利枢纽运行后,通过与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联合调度,南宁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已达到200年一遇。“尤其是老口水利枢纽与上游百色水利枢纽联合调度运行后,可以很大程度上对洪水起到削峰滞洪的作用,极大降低洪水过境的影响。”

  不仅如此,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还完善了防洪体系,提升了两岸堤防的安全。“邕江综合整治过程中,清理了两岸大堤和护岸上的违章建筑和菜地等,有效地扩大了邕江的行洪断面。同时,对邕江河道护岸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提升岸坡和堤防的稳定性。对一些重点部位的防洪闸进行了单闸变双闸的改造,相当于上了‘双保险’,保障了防洪的安全。现在下游仙葫半岛和五象新区等地还在加紧修建两岸的防洪堤,这些都将大大提升我市防洪能力。”韦汉鸿介绍。 (记者 阮晓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