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武鸣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 贫瘠村屯“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 2018-11-12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胡光磊 |责任编辑: 沈晔

六联村支书杨挽然在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上为村民讲解芒果幼苗管理技术。 (韦耿 摄)

武鸣区城厢镇六联村党支部秉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各项工作,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团结39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众志成城,以“为党旗增光彩,为群众谋福利”的铿锵誓言,带领全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落实精准

以“扶持谁”为突破口

六联村有8个自然屯,9个村民小组,420户1706人,耕地面积2691亩。境内风光独特,景色宜人,旅游景点黄道山素有“天然仙境”之称。然而,山多水少,土地贫瘠,基础薄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有效灌溉不足0.6亩,无村办产业和民办企业,特色产业发展滞后,规范化产业生产未形成,整体贫困程度深等现状,让祖祖辈辈勤劳、善良的六联村人吃尽了苦头,同时扶贫成本高、难度日益增大等因素,使全村扶贫工作形势严峻。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为确保如期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目标,村党支部把“精准”放在首位,把“扶持谁”作为突破口,在全村展开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对标调查等工作,村干积极配合工作队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摸底,理清搞准脱贫对象和需求,掌握致贫原因,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配合上级推行“一图一台一档一卡”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大数据平台到村、脱贫档案到户、结对帮扶卡上墙,倒排时间、倒逼任务,为破解脱贫难题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党员带头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六联村党支部带领全村调整产业结构,成立特色农产品协会,利用市科协后盾单位的优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柑橘高产技术培训,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让党员与贫困户初步掌握1—2门致富技术,引导他们多门路创收。

同时,引导党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当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带动者、示范者,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杨挽然以身作则,养猪604头,种植沃柑等水果280亩,带动村民发展种养业。局在下屯6组村民李利勇率先种植水果32亩,今年已经挂果,预计收入60多万元。高岭屯8组农户覃武宁把水果种植发展到70亩。

扶持一家一户脱贫致富,只是脱贫攻坚“点”上的胜利;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则能够形成一个“链”条,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走上致富路。六联村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大户走、大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采取后盾单位+支部、支部+协会、协会(公司)+农户、种养大户+农户、帮扶人+农户等结对模式,大力发展柑橘等特色产业,引导党员群众外出取经,参与产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产业扶贫带来的甜头,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完善基础

山村向小康迈进

水,承载着脱贫希望;电,照耀着未来光明;路,连带着致富梦想。基础设施薄弱,是六联村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强基固本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村党支部从改善贫困村屯组的水、电、路和民房等方面入手,多方争取协调支持,不断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脱贫攻坚后劲。到2016年底,六联村实现26户贫困户8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6.63%降为2.25%。

在这背后,是一串串喜人的数字。

基础设施方面,全村新建通屯道和机耕路5400米、巷道3000米,生态乡村道路拓宽540米,污水路面处理200米,实现了全村屯路巷道全部硬化。

农房建设方面,新建农房29座(户);完成了15户低保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全村农户住房无忧,人均居住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

水电建设方面,全村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网络电视,贫困户已全部有电视收看中央和地方电视节目……

如今六联村处处涌动着决战贫困、争创幸福的热潮,驻村帮扶工作队及镇村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出谋划策解决困难,人饮工程、水利工程、道路项目、种养项目等建设生产现场热火朝天,昔日以贫穷出名的六联村,如今实现了“华丽转身”,焕发出新的光彩:一股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新动力蓬勃而出,一幅幅依山傍岭、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村民们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小康目标迈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