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智慧化管理让百姓"菜篮子"更安全

发布时间: 2018-11-16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胡光磊 叶子榕 |责任编辑: 刘静

  智慧化管理有效改善农贸市场购物环境,提升市民买菜购物舒适度和安全性。

  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图为广西农业会展中心(又称果立方)。

  小小“菜篮子”连接大民生。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载体,也是百姓充盈“菜篮子”的重要场所。

  今年12月底,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60周年大庆重大民生工程的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将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这座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将成为广西设施功能最全、影响最广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冷链物流中心、“南菜北运”枢纽和国家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示范基地,并与未来的“南宁农业公园”进行产业融合,打造南宁都市农业综合体。

  近年来,南宁市高度重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将此项工作当作关注民生、商贸惠民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市农产品交易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快。目前,市内不仅有广西金桥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海吉星市场等功能齐全、管理领先的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有凤岭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新变化,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更放心。

  现代化交易中心开启农商新时代

  发达的仓储物流进一步活跃农产品交易,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丰富多样。

  2014年7月,南宁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部署建设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在明确该中心承接五里亭果蔬批发市场功能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广西“南菜北运”枢纽和中国—东盟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国家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示范基地以及信息惠民示范基地等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

  4年后,一栋栋崭新的建筑在凤岭北次第落成、一排排巨型交易大厅拔地而起。

  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总规划面积30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779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总投资31亿元,已建成农产品综合交易区、会展综合区、畜禽交易区、冷链物流区、商业配套区和农业电商区;二期以冻品、水产品、海鲜批发为主;三期配套大型仓储物流群和专用铁路。未来,这里将进行包括水果、蔬菜、粮油、干杂、活禽等农产品交易活动。

  作为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通过打造农产品认证检测平台,设置安全准入、准出机制,建立完善交易信息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国各地的物流车辆只要进入交易区,我们的追溯系统便会识别车辆信息和货品信息,确保每一批进入中心的农产品来源可追溯。”南宁市农产品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信息部经理李良介绍,追溯系统主要采集上游基地和下游采购商的信息,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还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智能WI-FI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交易中心的市场管理将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李良说。此外,交易中心还引入智慧农批管理系统,采用电子结算手段进行交易,交易效率更高,货物损耗率更低。覆盖市场的农产品交易信息系统,对接上下游农产品产销客户,实现交易大数据共享,信息对接产地和流通市场,让农产品流通更快更广。

  智慧化管理让百姓“菜篮子”更安全

  通过信息化手段,交易中心的市场管理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图为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监控指挥中心。

  每天早晨,青秀区凤岭农贸市场内一派繁忙景象。未到8时,各家经营户已经把最新鲜的肉类和蔬菜整齐地摆在摊位上,等待市民光顾。整洁有序的摊位、宽敞明亮的大厅、分类划分的停车场……尽管市场内人头攒动,但一切显得井井有条。“市场内卫生整洁、管理有序,不仅我们工作起来舒心,周边居民来这里买菜也安心。”市场经营户杨飞说。

  农贸市场就是民生市场,是供应群众“菜篮子”的主要渠道。为了改善市民买菜的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通过推进中心城区和乡镇圩亭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使农贸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等问题,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有趣的是,在凤岭农贸市场内,记者并未见到一个管理人员。原来,市场内外安装了不少“天眼”摄像头,对市场情况进行全区域实时远程监控。智慧化的管理系统把市场管理的触角覆盖到每一位经营户和每一位顾客。除“天眼”系统外,凤岭农贸市场还搭建起市场交易智能移动终端,利用智能电子秤实现对农副产品的追溯管理。

  “环境好,我们逛市场逛得舒心;管理到位,我们买菜买得放心。”市民杨女士说。和凤岭农贸市场一样,我市其他农贸市场也逐渐实现智慧化管理,实现管理更规范、服务更贴心、消费更透明,买卖双方互惠互利。

  从“吃得饱”到“吃得有品质”

  ▲品种丰富的农贸市场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对“吃”的要求也逐渐升级,“过去只要有得吃就行,现在生活好了,还要吃得开心、吃得有品质。” 市民杨娴美表示。

  从2009年开始,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都会设置农业展区,展示与会各国和地区的特色食品、茶叶、畜牧水产品、咖啡、粮油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逛展和购物。“每次逛农业展,看到东南亚各种特色农产品,都会感觉到新奇和满足。”杨娴美说。但是,农业展一年只有几天,无法满足广大市民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我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升级与变迁,市民的口腹之需得到不断满足。

  在广西金桥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个覆盖东盟10国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正在积极打造中。未来,通过这一平台,可实现东盟农产品线上交易、线下融合,构建从基地至批发商、消费者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广西金桥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农产品客商近2000家,仅仅经营东盟10国土特产、水果和大米等农产品的企业就多达400余家,形成了较为浓厚的东盟农副产品交易氛围。

  “随着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进驻和覆盖东盟10国电商平台的筹建,现在我们不仅可以把广西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市场,还可以把全国各地、东盟各国的优质农产品带给南宁市民。”该市场负责人马运然说。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有品质,这是老百姓升级的消费需求,也是农产品交易市场不断升级改造为老百姓贡献的最大福祉。南宁农贸市场的不断升级,与之共振的是市民越来越丰富充盈的“菜篮子”,以及越过越红火的生活。 (记者 胡光磊 本版摄影:记者 叶子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