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升级

发布时间: 2018-11-27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阮晓莹 韦静 |责任编辑: 刘静

 

  60多家单位和机构入驻南宁市民中心,市民办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可在此一次完成。 黄维业  摄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动力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我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环境。记者高宇峰  摄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是今年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积极开展“一事通办”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企业开办主要涉及工商、公安和税务3个部门。为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市行政审批局与我市工商、公安和税务部门积极对接,压缩审批环节,切实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资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问题。

  “我们优化了企业名称核准与设立登记环节,新办企业登记压缩至当天办结。”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黄金枝介绍。压缩后,通过广西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名称网上申请和网上预审,在窗口将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设立登记合并办理,由“两窗”变“一窗”,实现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名称核准及企业设立登记。目前,新办企业在南宁市民中心一个窗口提交一套申请材料,通过内部流转,5个工作日内即可办完营业执照、企业公章、税务发票、银行开户等所有手续。

  “一事通办”改革,促进了各有关部门对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对行政权力事项和实施程序做“减法”,提高了“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新增市场主体较为活跃,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06户,平均12分钟就诞生一家企业,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明显。

  目前,我市29个市直部门182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由市行政审批局行使,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43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共656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入驻南宁市民中心,“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智能管家”释放改革红利

  

  南宁市运用大数据探索构建公共资产管理“不能腐”机制。 在广西南宁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维护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系统(2018年5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地方国有资产如何实现充分有效管理?如何降低国有企业投融资成本、纾解债务压力、防范腐败?

  面对问题,南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平安集团合作在全国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以下简称“智能云平台”)。2017年6月,该项目一期建设内容上线运行,2018年1月二期建设内容上线,公共资产负债“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的管理目标正逐步变成看得见的现实——

  智能云平台打破了长期横亘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智能云平台让公共国有资产家底“一目了然”;在“掌握家底”的前提下,智能云平台创新风险预警机制,让政府债务风险“先知先觉”;做好国有资产的“加减乘除法”,融资机制优化,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智能云平台的建设运行,对财政资金使用、投融资、产权交易和扶贫等领域实现了动态防控,加快从源头上构建“不能腐”的长效机制……

  这是南宁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强化财政预警、系统防范债务风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效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是“创新的种子在南宁开花结果”的最好诠释。

  智能云平台犹如一个公共资产的“智能管家”,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所属的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实时监控政府财务状况,推动国有企业融资服务、产权交易公开竞价,全程监管扶贫资金,让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释放出改革创新的红利。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认为,平台形成了可持续性的数据库,为南宁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改革、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数据依据,“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南宁市打造的智能云平台,其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打造协同创新“南宁样板”

    京桂两地打造了协同创新的“南宁样板”。图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黄维业  摄

  2018年7月24日,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运营两周年之际,传来了喜讯。位于大学西路88号、占地面积29.59亩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揭牌,总规模10亿元的南宁高新工业企业发展投资基金成功签约。该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助推高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帮助园区企业解决融资难和发展难的问题。

  这是今年以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第二次“版图”扩容。今年4月26日,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揭牌,在南宁高新区安宁片区打造产业园,重点聚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先进制造、信息+现代服务”的“1+2”产业体系。该科技园也是北京中关村继在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之后,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三个科技园。

  短短两年时间,南宁·中关村初步形成“基地+产业园”共生创新生态系统格局。京桂两地携手打造了协同创新的“南宁样板”,促进创新企业开花结果。

  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第一批入驻企业,企业市场部经理陈露妃细数两年来的变化感触颇深。“刚来的时候,我们团队只有30多人,智慧农业服务产品还只是一个想法。如今,我们的团队有近百人,并完成了A轮融资,已成功为全国28个省市的1000多个园区提供农业监控、农业溯源、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陈露妃说。

  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引进包括以色列纳安丹吉、微软、圣尧航空、东软、东华软件、捷佳润、慧云信息等57家行业重点企业和90家创新企业,累积集聚127个创新主体,培育8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广西瞪羚企业,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大产业微集群。我市正以推动“双创”政策落地等改革措施,从各方面推动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动产登记改革惠民

 南宁市在全国率先颁发首张不动产电子证照,市民吴先生领到了南宁首张不动产电子证照。记者 韦静 摄  

  今年9月,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市民吴先生用手机操作仅十来分钟就办理完成了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的各项手续,一张不动产电子证照在客户端上显示。这是南宁市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后,在全国率先颁发的不动产电子证照,也是南宁市首本不动产电子证照。南宁市也成为全国首个实行不动产登记证明和证书电子化并覆盖全业务的城市。

  不动产电子证照的颁发只是南宁市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工作的其中一步。2015年,南宁市不动产登记局挂牌成立,并于次年7月4日正式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改变原来各部门分散登记和管理的格局,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国土部门承担,减少不动产登记办证环节,也减轻了市民来回奔走、反复排队的办事负担。

  2017年以来,南宁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在市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推动下,完成了机构职责整合工作,大部分业务办理时限由整合前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整体提速33%,解决了不动产登记办证过程“中梗阻”问题。

  市民苏德生对此深有感触:“2011年买房时,需要在房产部门、税务部门之间‘多头跑’‘来回跑’,从提交申请到拿到房产证花了近半个月时间。现在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只用花15分钟,只跑一次便办好了各项手续。”

  今年以来,南宁在全国首创“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办理服务模式、二手房买卖交易实现全流程跨部门全自助办理、推出全国首张不动产权电子证照,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力争在年底前实现市、县登记业务同城通办,推出覆盖市、县范围的更高一级的“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登记办证服务,让不动产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民生,为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 阮晓莹 韦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