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这座“现代书房”很智能 南宁市图书馆新馆开放在即

发布时间: 2018-11-28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韩沛 赖有光 |责任编辑: 刘静

  有多长时间你都是手机不离手而没有再捧起一本书?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安静地看书,看累了就在一旁喝杯咖啡;或者看看艺术展,拍拍照,望望窗外的美景,是不是非常惬意呢?

  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承载着人类深层的精神追求。南宁市图书馆新馆是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将于下月初向公众开放。昨日上午,记者探营新馆,为读者抢先一睹新馆的环境与设施。

  造型巧 似一本正在被翻阅的书

    南宁市图书馆新馆造型融合了梯田、铜鼓、风雨桥等元素

  经过五象新区玉洞大道和玉象路口的市民,都会被一栋造型独特的白色建筑所吸引。它的外形层层交叠、收缩,好似一本正在被翻阅的书,这就是南宁图书馆新馆。

  据施工单位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南宁市图书馆项目经理曾庆凯介绍,新馆建筑外立面的玻璃幕墙是施工难点之一。因图书馆建筑采用的是非线性球体,球体每一块玻璃的形状都不一样,建设单位采用了BIM技术,历经4个多月终于把所需的弧形玻璃生产出来。“玻璃是曲面的,也很重。单块玻璃最重的达到1.35吨,需要8个人才能把它扶起来。一共拼装了9000余平方米。”

  玻璃幕墙有何优点?据介绍,图书馆功能要求建筑室内应有良好的光环境,又不能产生眩光,因此新馆的阅览空间采用玻璃幕墙加遮阳板的立面形式。遮阳板的出挑尺寸经过模拟确定,玻璃则采用节能环保的类型。建筑进深较大的高层中部设计了玻璃采光顶,在幕墙周边设置了可开启的外窗,解决了建筑中部自然采光、通风问题,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空间阔 阅读区层高可达9.6米

    台阶式阅览区

    新馆内部采用自然采光

    三楼设有室外阅览区

  走进南宁市图书馆新馆,感觉宽敞明亮,装饰简洁大方,颇具现代气息。据悉,新馆的功能体系大致可分为外部读者服务和内部业务办公两大模块,各区域保持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单向的知识传递,现代图书馆更加强调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南宁市图书馆新馆中,设计者将城市客厅与读者大厅进行了巧妙连接,读者既可以从一层的城市客厅,经过两个椭圆形庭院,通过台阶式阅览区抵达读者大厅的中庭,也可以从玉洞大道经过入口广场进入到读者大厅。两层空间连续而通达,既让读者感受漫步的趣味,又实现方便的功能。

  在新馆,藏、阅、借相隔离的传统阅读方式被开架式书库取代。新馆的四楼和六楼均设有层高8.8~9.6米的两层通高阅读区,结合非线性的球体造型,营造了一个理想的阅读空间。通过高性能的玻璃幕墙,可以毫无遮拦地看到室外屋顶草坡和五象湖公园的优美景色,既能获取知识也能陶冶心灵,打造了一个美好的阅览空间。

  服务新 智慧图书馆进驻更智能

    四楼的阅览区正在将图书上架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科学技术逐渐渗入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检索为图书检阅提供了新方式。

  记者了解到,新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亮点不少。“智慧图书馆将进驻新馆。”据南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杨粒彬介绍,新馆各阅览楼层均放置有自助查询机、自助借还书机、电子书借阅机等服务设备,让读者感受自助服务的无拘无束;将引进智能书架、盘点机器人等先进的图书馆智能化设备,为读者带来“手机导航找书”“手机扫码借书”等无线终端的全新体验。

  此外,新馆计划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平台接入市民卡系统,为手持市民卡的读者拓展图书借阅功能;支付宝信用借书功能也正在积极对接中。此外,还将打造阅读体验中心、多媒体体验区、音乐图书馆、视听中心、换书中心、读者沙龙、创客空间等多个用于文化共享交流的活动空间。

  新馆在外观设计上以区域性标志性建筑为目标,突出了城市重要文化特点,呈现出高雅大方的建筑格调。服务设施则充分体现“求知、休闲、交互”的现代书房服务理念。

  据悉,目前新馆的图书上架等场馆布置工作已完成80%左右,按计划将在下月初向市民开放。

  对于读者关心的南宁市图书馆旧馆是否依然使用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新馆开放后,旧馆作为南宁市图书馆星光分馆,一楼的阅览空间仍继续向市民开放,并将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置自助区、少儿阅读区、报刊阅读区等,为市民提供文化交流服务功能。

  知多点

  南宁市图书馆新馆位于五象新区玉洞大道与玉象路交叉口的西侧,总建筑面积36127平方米,建筑高度36米,地上7层,地下1层。

  新馆的外观融合了梯田、铜鼓、风雨桥等壮乡元素,造型独特。

  相较于旧馆,南宁市图书馆新馆面积更大、藏书更丰富、环境更优美、智能化程度更高。新馆设计藏书量200万册,阅览坐席2000个,网络节点约3000个。

  新馆打破了人们对图书馆固有的刻板印象,将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读者可以全方位感受多样化馆藏资源带来的崭新的阅读体验。 (记者 韩沛/文 赖有光/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