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VR体验书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展

发布时间: 2018-12-06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 |作者: 陈蕾 |责任编辑: 沈晔

市民参观特展专门设置的“平‘语’典故”单元

市民在特展专门设置的VR体验区体验

《农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抄本。记者赖有光摄

昨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册府千华——广西壮族自治区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广西图书馆开展。在为期一个月的展出时间里,将有150部珍贵古籍按专题分期分批与读者见面。主办方还将配合展览举办讲座、古籍修复和VR体验等活动,全面展示中华古籍蕴含的文化精粹。

本次特展是广西近年来展出古籍珍本最丰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遴选展出广西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的部分古籍,既有汉字古文,也有少数民族文字古籍。首批展出的30册古籍以明清时期古籍居多,包括内府刻本、司礼监刻本、坊刻本、套色印本、写本等不同类型。

明清是中国古代书籍印制兴盛时期,流传下来的书籍也最多。当时广西刻书地点几乎遍及全省的府、州、县,就连偏远的民族地区太平府(今崇左市)、泗城府(今凌云县)也有自己雕版刻印的书籍。在广西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73部古籍中,就有45部是明清时期的汉文古籍。

珍贵古籍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团结、融合、共进的历史见证和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经典名言信手拈来,精妙引用贯通古今。在广西藏国家珍贵古籍里,就能找到不少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典故出处。

特展专门设置了“平‘语’典故”单元,展示了多册别具意义的古籍珍本,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所引用的句子,可透过展板注解,了解其中深意。

此外,特展还设置了“古壮字古籍”单元。古壮字是壮族先民吸取并模仿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或者用汉字记音等方法创制的文字,长期在壮族民间流行,用来记录神话故事、传说、歌谣、碑刻、药方、家谱等。现存的古壮字最早见于上林县的唐碑《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碑》。

别以为古籍只能跟古老、陈旧画上等号。在特展的VR体验区,10余部与广西有关的古籍以全新的面貌等着大家。透过VR技术,读者将走进古籍中的世界,和古代匠人学习铜鼓制作技艺,或是前往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从细节之处欣赏建筑之美,感受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古壮字古籍特别推荐

●《农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抄本

广西地区民间盛行壮剧,即土戏,最早始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因方言、唱腔、地区不同,分为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师公戏等。这些传统剧目的剧本通过本民族民间艺人的传抄留传下来,其中古壮字抄写的本子尤为珍贵。

古壮字剧本《农老》系为纪念壮族英雄侬智高而作的戏剧剧本。该书唱述侬智高为人仗义、有勇有谋,率领“峒兵”多次打败交趾的史事,是研究壮族及侬智高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毛南族山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写本

广西是民歌的海洋,生活在这里的各个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以歌为媒,以歌传情。传抄师傅的歌本,或是记录自己创作的歌词,这些本子是民间歌师的“宝典”。

《毛南族山歌》是毛南族最具代表性的古籍之一。其叙唱毛南族青年恋爱中对对方的无限赞赏和眷恋,表达欲结连理、与之偕老的心愿。歌书展现了毛南族山乡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场景,记录了男女青年婚恋历程和习俗。

●《三千字》清写本

字书是壮族人学习汉字的工具,是壮汉文化交融的集中体现。其命名方式不固定,有的按收录字数的多少命名,有的参考汉文工具书命名。

《三千字》就是一部收录了3000个汉字的字书。其体例是以古壮字注汉字,汉字在前,注文在后。每个汉字的古壮字注文包括两部分:一是汉字对应的古壮字写法,二是用古壮字解释汉字的含义。该书是汉壮字书古籍,其体例和艺术形式在壮族古籍中均具开创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