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青秀区:责任上肩勇担当 建设强区谋发展

发布时间: 2018-12-12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李静 李永耀 覃兴辉 蔡莎 韦存壮 |责任编辑: 刘静

  青秀区坚持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勇于担当,迎难而上,靠改革创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险阻,提升了经济总量,增强了自身实力,树立了良好形象,旧城换了新颜,青秀区一点一点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城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91.36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913.96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9.36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84.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3256元提高到2017年的42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229元提高到2017年的14021元。青秀区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成为广西首个财政收入破百亿元的城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创新创业百强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

  现在的青秀区已经成为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人民幸福生活的乐土。

  

  日新月异的青秀区。(卢伊琳 摄)

   产业转型 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从城东进入南宁市区,一座座高楼大厦矗立在民族大道两旁,让人不禁感叹青秀区经济发展创造的“青秀速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道靓丽风景,还是一个个“立起来的开发区”。这些年来,青秀区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引领,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青秀区以“集聚”为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成功举办了2017年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2018年青秀区创意生活节等,在青秀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并逐步呈现出多向交互融合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城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名录库共12692家,实现总产出143亿元,增加值59.83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4265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为7.21%。青秀旅游呈现城乡互动繁荣发展局面,2018年前三季度,青秀区接待旅游总人数2932.3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304.138亿万元。

  

  青秀区伶俐工业园新建成的标准厂房。(周军 摄)  

  青秀区以楼宇经济为着力点,开发“空中富矿”,2017年新增亿元楼宇2栋,楼宇税收完成31.5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17%。蓬勃发展的楼宇经济也带动了青秀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南宁市跨境贸易中心挂牌成立,东盟创业园投入运营,软通大数据创新孵化基地成功引入企业51家;哎哟喂文化传媒集团、南宁圈、创客中心等30余家企业成立联合会,打造“新媒体产业集群”。金融产业集聚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广西分行等企业分别分布落户青秀区;辖区内全年金融业增加值达242.42亿元,同比增长7.7%。

  工业是稳增长的强大引擎。原来的青秀区,工业“一穷二白”,辖区内几乎没有数得上的工业企业。近年来,青秀区把发展工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大做强现代工业。以南宁伶俐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着重抓好伶俐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以年产15万辆同捷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落地为契机,积极引进乘用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在伶俐工业园区打造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基地;以广西建工集团智能智造项目为支撑,吸引装配式建筑项目集聚发展,打造伶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扶持国泰粮食集团做大做强为重点,继续加快食品加工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就像是打开青秀区经济腾飞“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今年1—10月,青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71亿元,同比增长13.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同比增长8%。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青秀区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产业化转型升级,“一村一品”特色种养初具规模,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刘圩镇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获评为国家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四星级),长塘镇巴兰坡金花小镇休闲农业示范区获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刘圩镇那床肉牛扶贫产业示范园和长塘镇乐谷优质稻米产业示范园获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乡级示范园。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99227万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6元,同比增长11%。大力推进综合示范村建设和“生态乡村”建设,成为全区首个坡坡通水泥路的县区。

  日新月异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新水平

  

  楼宇争辉。(卢伊琳 摄)  

  在老南宁李金龙的记忆中,民族大道在上世纪80年代只是一条从七岔路口到民族园湖路口的普通道路。“到了90年代,民族大道就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到了南湖桥头,然后就继续向东,向东,周边有了会展中心,有了埌东汽车站,有了东盟商务区……”李金龙说,随着民族大道的延长,道路两侧的荒芜土坡被四季如春的植被覆盖,低矮的房屋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取代。而今,当夜幕降临,民族大道上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展现着南宁人的美好生活。

  民族大道的蜕变,是青秀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60年来,青秀区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综合治理水平,长堽路、枫林路通车,东葛路延长线、长湖路延长线、云景路、凤岭北路主干道等一批新区路网加快建设,茶花园路东延长线、凤岭综合客运枢纽站、轨道交通1号线、广西民族博物馆、凤岭儿童公园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工并投入使用,使得青秀区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青秀区还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对城区内的生活污水直排口进行截流改造,在那平江和邕江沿岸建起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将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水质达到A级标准后才排入江中。同时,开展违法排污查处工作,多次对那平江、竹排江周边工地进行排查,开展违章搭建整治、围垦菜地清理整治和河岸沿线及河道垃圾清理工作。

  除了城市建设,青秀区的城市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60年来,青秀区深化“互联网+城管”模式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优化“青秀通”APP功能,拓展开发了扬尘污染治理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和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效率。出台青秀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微信红包奖励实施办法,鼓励市民通过网络发现上报市容环境问题,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强化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工作,全面落实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及违法占地查处工作,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7%,同比增加0.3%,优于南宁市平均水平。

  如今,生活在青秀区的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无论是城区主街道还是背街小巷,树多了,路平了,灯亮了,灰尘少了,环境好了……青秀区处处呈现出一派幸福祥和、生机勃发的喜人景象。

  组合出拳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青秀区南阳镇花雨湖生态旅游区风景旖旎。(周军 摄)  

  每天晚饭过后,家住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的谭建科老人都要步行到村子中间的长廊,与几位老朋友一起谈天说地、下棋打牌,享受这一天中难得的清闲。望着长廊斜对面新建的车库,不少村民都对谭老心存感激:“要不是他主动把养猪场搬走建成车库,光是这气味大家就受不了。”

  谭村党支书谭启盛说,过去在潭村,个别养殖户只图自家方便,直接把养猪场建在通屯的主干道旁边,路过的村民都得捂着鼻子。一到下雨天,未经处理的污水四处横流,出门的人只能踮着脚走。为了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谭村向环境污染“亮剑”:家禽家畜一律禁止散养,养殖场一律搬出生活区;村“两委”指定集中圈养,并优先安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在青秀区的支持下,谭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拓宽和外立面改造,凉亭、长廊、公共厕所、篮球场、太阳能路灯乃至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全新的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村屯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村还与现代化养殖企业合作,发展现代化、高标准的肉牛养殖,种植牧草、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增加了村民和集体的收入,为乡村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谭村的蜕变,是青秀区持续开展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青秀区着力实施乡村环境卫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三化”“三清洁”工作成效。2017年,青秀区新改扩建公路12条,硬化道路11.3公里,修复破损公路3.5公里,荣获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荣誉称号;新建村屯污水处理站15座、乡镇公厕8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0栋,改厨、改厕各2100户,安装村屯太阳能路灯1200盏,农村通屯道路硬化率、客运通达率、饮水安全率、垃圾治理率均达100%。

  如今的青秀区,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了一批村庄整齐、水源干净、田园风光好的村(坡),加快发展“农家乐”旅游,把城里人吸引到农村来,如金花小镇的农民把自家院落建成“农家乐”,搞好卫生迎客上门,瓜甜花香、风景宜人,成为青秀区乡村旅游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同时,为确保乡村建设后继有力,青秀区累计投入5.4亿元、吸引社会资金20.8亿元,建成自治区四星级农业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综合示范区2个,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目前,青秀区95%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成率达100%;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完成率达100%。

  乡镇振兴离不开脱贫攻坚的助力。青秀区通过实施稳岗就业、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2018年,7个贫困村安排农村公益性岗位283人,转移就业269人;资助建 档立卡贫困户幼儿111名;发放残疾人贫困户护理补贴381人,筛查并落实12名“光明行动”贫困户白内障患者手术;为2615名贫困户缴纳150元/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金;提高低保保障金发放标准,其中A类低保金提高至250元/人·月、B类低保金提至160元/人·月、C类低保金提至125元/人·月。

  现在,在青秀区的各乡村,公交开进村头、宽带接入每户、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重大变革正在青秀区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显现。日新月异的农村面貌,让人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无限活力,城乡正奏起和谐乐章。

   增进福祉 谱写社会建设新篇章

  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青秀区坚持把增强群众获得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共享水平。2017年,青秀区民生领域投入财政资金达27.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2%。这份“民生报告单”,洋溢着暖融融的“执政为民”气息。

  

  青秀区拥有广西最集中、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青秀区委宣传部供图)  

  青秀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城区人民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幸福提速”的发展成果。

  这里,拥有广西最集中、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推进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百姓子女。1957至1960年,青秀区有民办中学8间,学生1456人;民办和社办小学21间,学生1386人;民办幼儿园(托儿所)40间,入园(所)幼儿2019人。截至2018年,青秀区共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00所,企事业办、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46所,中小学在校生82086人,在园幼儿约33333人,在职在编教职工3794人(含聘用教师控制数),各类外聘人员2582人,同时管理民办培训机构226所;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136%,学前毛入园率达115%,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3%,成为广西最早一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督导检查的县区。

  


    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的青秀区长塘镇巴兰坡金花茶种植基地。(刘遂吉 摄)

  这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18年1—10月,青秀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9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78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21人;1—10月,青秀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54.5937万元,发放高龄补助1658.986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55.11万元,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437.217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这里,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新建方园社区等11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个农村老年人幸福院,竹溪社区老年养护中心、美好家园(南宁青秀)孝慈苑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这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城区内共有11所三级综合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所政府举办卫生室,构建了功能完备、设置合理、服务齐全的城区、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不断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青秀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签约,正式加入区域医疗联合体。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家庭医生签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率100%。

  

    激情四射的青秀·绿野音乐节现场。(施培康 摄)  

  

青秀区选送的小品《懒汉脱贫》荣获今年全国首届相声小品大赛第五名。图为该小品在青秀区“情满脱贫路”晚会上演。 (卢伊琳 摄)

  这里,文体设施提档升级。过去,青秀区体育事业发展缓慢,想找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都没有,体育场所建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现在,文体生活日益丰富。目前,青秀区新建城市健身路径、农村文体广场等一批文体活动场所,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平方米,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2013—2016年度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成功承办南宁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这里,精品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成立5个文化馆分馆,已举办全民艺术共享课堂艺术名家讲座、国画书法培训等27期,惠及8000余人;全年共开展音乐交响管乐、重温经典演唱会等活动专场5场;开展“青秀讲坛”公益讲座,因地制宜举办农技、养生、科普、文学等知识讲座30多场;重点打造少年儿童阅读精品活动……青秀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品文化。

  一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幸福青秀、平安青秀”的美好画卷正在青秀居民眼前展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秀人一路凝心聚力,一路锐意进取,开启了青秀区的腾跃模式。面对新起点、新征程、新形势,青秀区委书记唐小若表示:“青秀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推动青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静 通讯员 李永耀 覃兴辉 蔡莎 韦存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