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打造“非遗”美食街

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壮乡不可或缺的美食。

武鸣区文化馆五彩壮乡分馆馆长潘红华(左)向大家介绍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流程。
纯天然的枫叶、黄姜、紫兰藤、红蓝草等植物,各自放入一锅烧开的水中,瞬间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在“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制作为糯米染色的材料。“每年‘三月三’和清明节期间,在武鸣,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武鸣区文化馆五彩壮乡分馆馆长潘红华告诉记者,今年,五色糯米饭将亮相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在特别设立的“非遗”美食街上一展风采。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的五色糯米饭与武鸣其他特色美食一道,为大家打造出一个更有味道的“三月三”。
甘永兰做柠檬鸭已有30年,绝佳的手艺让食客难以忘怀,“三月三”活动当天,店里将派出厨师参加武鸣柠檬鸭制作大赛。“现在就等着一展身手了。”甘永兰胸有成竹地说。据了解,武鸣区文化馆今年“三月三”活动期间将推出第一批最新研制的五色糯米酒,让大家感受五色糯米的魅力。此外,还将举办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大赛,各级“非遗”美食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制作,增强人们对武鸣壮族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三月三”期间,包括壮族五色糯米饭、壮族五色糯米甜酒、武鸣柠檬鸭、武鸣榨粉、灵马鲶鱼、玉泉土鸡、艾馍、蕉叶糍粑、血灌猪肠(猪龙贡)、武鸣小吃米花糖等都会出现在“非遗”美食街上,让人们尽情品尝“舌尖上的武鸣”,体验武鸣壮族饮食文化的精髓。
近年来,武鸣区着力做好“非遗”的保护工作,成效明显。2018年,武鸣区完成了7个项目的申报,其中特掘传说、武鸣榨粉、武鸣府城红糖制作技艺、高峰柠檬鸭制作技艺、灵马旱藕粉制作技艺这5个项目通过了自治区的评审,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的‘非遗’美食街为‘非遗’美食和项目传承人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人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武鸣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武鸣区文化馆馆长余燕鸣告诉记者,今后,武鸣区还将不断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讲授壮族五色糯米饭、武鸣榨粉、灵马鲶鱼、高峰柠檬鸭等项目的制作技艺,在配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发展创新之路。(记者 胡明峰/文 叶子榕/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