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资源+扶贫车间”发挥大作用

发布时间: 2019-04-18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刘静

“资源+扶贫车间”发挥大作用 
——宾阳县借力“传统手工”拓展就业助农增收

宾阳县远峰工艺厂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本报记者叶子榕摄

在宾阳县新桥镇务本村泓利电子厂生产线材产品的扶贫车间里,50多名工人正认真地工作,他们多是居住在附近乡村的老人、妇女及贫困户。自扶贫车间启用后,大家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的愿望。

经济能人多,经商办厂氛围浓厚,宾阳县具有小五金、造纸、竹编、制作毛笔等传统手工特色优势。有优势,就有致富的“源泉”,用好优势,致富才有可能变成现实。面对这样的好条件,宾阳县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本地能人、返乡人员到镇、村设立生产车间、加工点的方式创建扶贫车间,为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也不愁用工问题,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实现多赢。

立足特色优势焕发传统手工业新活力

USB数据线、面条线、喇叭线、TYPE-C数据线……走进泓利电子厂的每一个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都熟练地生产线材产品,一摞摞成品整齐地堆放在旁边。

贫困户陆梅香说:“制作简单易学,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产品,我们会经过相应培训再生产,也不是难事。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我们贫困户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宾阳县结合16个镇及各村的传统产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特点,推行“资源+扶贫车间”模式,2018至2020年每个镇每年都要创建1个以上就业扶贫车间。

“宾阳传统手工业发达,农村劳动力丰富,创建扶贫车间是一个实现多赢的决定。”泓利电子厂生产主管吴燕明说。

宾州镇、新桥镇依托当地小五金、工艺品加工、造纸等传统优势,规划为工厂式、居家式扶贫车间区域。思陇镇、陈平镇依托种养业的传统优势,规划为种养型扶贫车间区域等。

宾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股股长杨宗展介绍,2018年以来,宾阳县16个镇共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9个、加工点24个,有种养型的专业合作扶贫车间、电子产品加工厂式扶贫车间、工艺品加工居家式扶贫车间等多种类型,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00多人就业。

积极返乡创业

“头雁”瞄准优势发展产业

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也少不了致富带头人的培育。

宾阳县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用工形式灵活、带动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到镇、村布点设置生产车间和加工点,并积极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建了一批批小五金加工扶贫车间、电子元件加工扶贫车间、工艺品加工扶贫车间。

黄元峰是一位在外务工十多年的返乡创业青年。去年2月,他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创建的宾阳县远峰工艺厂,是宾阳县第一批就业扶贫车间,车间目前安置的就业岗位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一半以上。

其实几年前,黄元峰也属于贫困户。“我在外务工做的是手工艺品,靠着手艺逐渐脱贫,乡亲们也是手工艺能人,这样能发挥乡亲特长的制造产业一定要带回村。”黄元峰说,这样的产业受到村里老人、妇女的欢迎。

宾阳县一直积极助推人才引领扶贫车间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经济能人回乡创业建设扶贫车间,优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同时,做好全县就业扶贫车间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宣传,简化办理程序,让企业“最多跑一次”完成办理保险的相关手续。

2018年,全县确定145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当年年底有142名致富带头人创业,拥有公司(产业)或基地,具备一定的带贫能力,得到当地群众的信任。

发挥示范作用

引导更多企业助力扶贫

宾阳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管理就业扶贫车间,严格加强对扶贫车间的规范管理,有效促进了扶贫车间的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的示范扶贫车间典型。一年多来,全县为19个扶贫车间解决用地、用工、证照等问题,有力推动扶贫车间的发展。

南宁市桂合丝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创建了“党员示范生产线”“贫困户奋进生产线”等,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了工人干事奋斗的积极性和活力,不断促进提升生产水平。该扶贫车间也从最初的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人增加到20多人,带动贫困户种桑养蚕100多户,贫困群众的干劲被调动起来,呈现出万众一心奔小康的火热景象。

宾阳县扶贫信息宣传办驻组人员陆少强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平台发动更多企业创建扶贫车间,力争至2020年全县48个贫困村都拥有1以上个扶贫车间;动员更多经济能人做致富带头人,力争到年底完成培育100名致富带头人任务,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实现共同致富。

邕宁区

驻村第一书记用奋斗书写精彩脱贫故事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一线,驻村第一书记不负厚望,咬定目标使劲干,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邕宁区扎实做好第一书记队伍的培育与管理工作,激励第一书记发挥优势,下“绣花”功夫,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以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2018年,邕宁区实现507户1908人脱贫、5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7%,3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因地施策选准产业发展

各驻村第一书记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引进种养品种,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新路子。

那楼镇罗马村第一书记在进行试种试销基础上,示范推广南瓜新品种200多亩、香水柠檬100多亩,由村民合作社统一供销,打造了罗马村特色农副食品优质品牌,有效促进了村级经济增长。2018年该村共销售南瓜3万多斤,实现经济收入近4万元。驻中和乡方村第一书记引进养鹅产业,以“公司+互助会+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养鹅,购鹅苗的钱从综合帮扶贫资金出,由互助会管理并回收成品鹅,统一按协议价10元/斤卖给公司,将回收的鹅款打入互助会。互助会则按25元/只从售鹅款中扣减成本,剩余金额打入贫困户账户。扣减的资金则作为互助会管理经费和贫困户下期发展鹅养殖的资金,实现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产业发展双赢。

解民之忧拓宽产品销路

该城区举办“邕宁自造”——第一书记农产品展销会,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推进产业发展促脱贫。去年,举办5场第一书记农产品展销会,黄金百香果、牛大力、优质火龙果、芝麻鸭、红心蜜柚等特色农产品从“深闺”走向展销会,提高广大市民对“邕宁自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度;组建邕宁区土野网,与经营连锁店合作,发展订单农业。第一书记通过邕宁区土野网发布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信息,开展网络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邕宁区土野网累计推销农产品2万多公斤;创新发展“第一书记爱心集市”。由那楼镇屯了村第一书记梁大菊牵头,整合周边村镇土特产资源,推出“第一书记那椿集市”,每月开市1到2次,帮助贫困村或贫困户销售新鲜果蔬等农产品,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如今那椿农场已成为南宁市农旅示范点。

创办活动激励提质提效

通过“节庆+展销+宣传”、评比“特优农产品种植王”等方式,各第一书记不断创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宣传模式,扩大影响力,让贫困户树立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的信心,那楼镇“壮药养生”文化旅游节、中和乡“二月二”抢花炮节、蒲庙镇花婆节、百济镇开年节、新江镇丰收节等活动名声在外,大大提升了乡镇和特色农副产品的知名度。

通过开展“淮山王”擂台赛、“南瓜王”评比、“茶辣王”评选、温氏鸡养殖能手等赛事,以评促种,引导种植户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和效益。新江镇新乐村那贡坡通过种植户现场采摘单棵茶辣进行称重,产量最多的茶辣可获得“茶辣王”称号。去年,那贡坡“茶辣王”单棵收获茶辣22.3斤,亩产800斤,按目前市场价25元/斤计算,每亩实现收入2万元左右。(董晓花张爱平)

武鸣区

壮乡人民赶网圩特色物产品牌响

当下,正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一根根网线,实现山里村民和山外大市场的快速链接。

围绕脱贫攻坚的目标,武鸣区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壮乡产业资源优势,打造产业联盟,推进品牌打造,开创“壮乡网圩”全产业链扶贫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成立产业联盟全产业链服务

由武鸣区电子商务协会牵头组织、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成立了“壮乡网圩”产业联盟,搭建集政策宣传、企业合作、创业孵化、品牌打造、产品包装、电商营销、物流配送、金融惠农、文化创意、文化交流等功能的线上线下公共服务组织平台,为武鸣农产品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联盟设电商协会、微商联盟、物流协会和八大行业联席理事会,构建“一协会四中心”(即电商协会和“壮乡网圩”运营服务中心、电商物流中心、包装创意中心、创客孵化中心)运行体系。

目前,“壮乡网圩”产业联盟吸收优质企业会员560名,发展区内外签约供应商、销售商和媒体、金融等战略合作伙伴86家,会员扶贫产业面积超过20万亩,年水果加工销售能力15万吨。

村干带头作为实现扶贫益农

在“壮乡网圩·扶贫益农”系列活动中,该城区采取“贫困户代言+干部帮扶”方式,组织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帮扶干部和企业带头宣传销售贫困村产品。

2018年9月在仙湖镇六冬村启动了“贫困户代言”产品销售分红帮扶行动,帮助该村扶贫基地销售3万多斤三红蜜柚。今年1月26日,由产业联盟牵头成功举办了2019年“壮乡网圩”沃柑电商节,探索和推行“贫困户代言分红、平台销售公益分红、贫困村产品免费帮销”的扶贫益农销售模式。目前,“壮乡网圩”落实了110户贫困户代言分红帮扶,力争每户增收目标1000元以上,已有6户实现增收目标。

同时,逐步推进帮扶40个贫困村扶贫产业基地和各村“一村一品”基地推广销售产品,组织开展滞销农产品应急销售。去年10月,依靠强大的电商微商社群在20个小时内帮助府城镇贫困村销售1.5万斤滞销柠檬,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培养电商专才提高销售收益

扶贫要扶智,培养好人才是脱贫的重要途径。

武鸣区与南宁金岸电商学院、武鸣职校成立武鸣电商分校,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电商培训45期/次,培训8600人次,在每个村培育2名以上电商站长、电商骨干,树立了72家“领航企业”“联盟单位”,培育了“壮乡网圩”“南方果仓”“大方农场”等本土领军电商团队,打造了武鸣党群创客园和14个乡村党员创客示范基地,建立了13个镇级、220个村级“壮乡网圩”电商服务站点,招募和培育了93名农村电商站长。

按照统一服务标准,依托“壮乡网圩”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村货上行、网货下村、物流配送、信息服务、项目推广等线上线下一条龙服务。截至2019年3月,京东南宁沃柑节销售武鸣沃柑69万斤,其中带动贫困户实现收入15万元。通过电商平台,每年带动农产品销售170多万件,销售额达5100万元,其中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占35万元以上。

打造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产业

依托“壮乡网圩”平台收集武鸣水果、“一村一品”等80多种特色物产,编制《武鸣特色物产名录》,初步形成武鸣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数据源和项目库。

产业联盟牵头建立武鸣特产品牌体系,逐步推进制定各类产品行业标准,推动名录产品品牌打造、商品化加工、产品安全检测等品牌创建保障工作,有效提升武鸣产业品牌价值链,打造出了“武鸣沃柑”“长安洛神花”“忠党香米”“桥东墨羊”等一批具有武鸣特色的农产品品牌。2018年,武鸣区陆斡镇的“忠党香米”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40多万元,带动57户贫困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董晓花庞建英张爱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