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牢记嘱托 交出脱贫攻坚“马山答卷”

发布时间: 2019-04-22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韦绍群 |责任编辑: 刘静

上林县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探寻脱贫攻坚有效渠道。王唐军 摄

  走进马山县的每个贫困村,在每一处扶贫一线的主战场,从党建引领到产业发展,从粤桂协作到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的热潮,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谱脱贫摘帽的协奏曲。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政协副主席、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的话语铿锵有力。

  两年来,马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在自治区、南宁市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重难点,尽锐出战,上下合力攻坚补短板打基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脱贫攻坚“马山答卷”。

  两年来,马山县共脱贫31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4153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1.6%降为今年的5.91%。

  党建引领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在马山,流传着“九分石头一分地”的趣话。如何盘活大石山区资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古零镇乔老村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发挥生态优势搞乡村旅游”的好路子。

  过去曾靠天吃饭的乔老村村民,如今紧跟着党的步伐,不等不靠,顽强拼搏,创建了马山县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市级综合示范村——小都百综合示范村、第一个“农家饭票”服务示范点、第一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过连续攻坚,乔老村在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变化,得益于村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几年来,从精准识别到精准扶贫,从产业发展到壮大村集体经济,靠的是我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乔老村党支部书记潘宏贤说,群众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村里的党员带头做,用成果来带动村民参与。

  每个农村党组织都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马山县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当先锋 千山万弄党旗红”党建促脱贫行动,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优势和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基、焕能、创优、富村”工程。在支部建设和帮扶力量上,抓好全县151个村级“两委”班子培训教育提升建设,撤并整顿了16个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选派400多名各级扶贫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下沉一线,并派出830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以“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感党恩·争脱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能力。

  马山县还积极对接“千企帮千村”活动,协调落实85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结对帮扶75个贫困村,其中14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厅级领导挂点联系和市属国企帮扶全覆盖;用活用好市委市政府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和13条倾斜帮扶措施,获得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等央企和经济强区结对帮扶,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马山县永州镇胜利村菜根谱蔬菜产业示范区为农民拓宽增收渠道。韦绍群 摄

  精准施策 对症下药拔穷根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近年来,马山县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着力破解大石山区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增收、粤桂协作等工作,全县实现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

  “我们还把发展农业、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统一推进,通过建设中国首个攀岩体育特色小镇,持续举办一系列重大赛事节会,探索形成‘体育+旅游+扶贫’马山模式,为脱贫攻坚注入新鲜活力。”马山县县长张自英说。

  将贫瘠石山变成金山银山,羊山村就是一个生动实践。“攀岩特色体育小镇建成后,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大变样,越来越多的企业、能人走进羊山村发展旅游,丰富了村里的产业,增添了发展活力。”羊山村白米屯村民卢绍儒深有感触地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们并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种植生态果蔬和土特产等,形成旅游业引领多种产业共同繁荣发展的脱贫致富格局。截至2018年底,羊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25万元。

  游客多了、钱袋子鼓了,特色农业蓬勃发展。马山县古零镇农家生态葡萄专业合作社新栽的葡萄种苗长势良好,负责人苏发勇心里早已做好了盘算,“下一步要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发展集销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让更大范围的贫困户受益。”

  靠山吃山也能闯出一片天。4月的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朗瑶乡金银花公园里,金银花挂满枝头,芳香四溢。游客们漫步花丛中,体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带来的新美景。近年来,古寨瑶族乡以举办月月生态体育旅游活动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开展农特产品展销,为深藏大山里的特色产业打开了一片天。

  马山县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内,优质火龙果种植、柑橘标准化种植、果蔬大棚种植、桑蚕标准化种养、肉猪生态饲料等多个项目红红火火,推出了一个个叫得响的产品品牌。马山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有胜介绍,示范区通过实现中央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和农业、旅游业的融合,企业、村民都获得了双赢,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一系列“脱贫攻坚”组合拳,让贫困户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百姓的“美好生活”逐渐变为现实。

  补齐短板 让群众更安居乐业

  纵横当有凌云笔。马山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标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下足绣花功夫,加快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短板,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先行。2017年以来,该县硬化了贫困村通屯道路237.992公里、实施饮水安全项目413处,极大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完成一批公共租赁住房、2017年—2018年完成危房改造项目2100户,解决了2758户居民住房难问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

  扶贫先扶智。两年来,马山县大力实施教育脱贫工程,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工程57个,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接入宽带网络,村级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抓好全县控辍保学工作。

  2018年,马山县通过举办粤桂帮扶、“春风行动”等扶贫就业专场招聘会,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086人;创建扶贫车间52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622人。

  此外,马山县多部门联动发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工作。随着一家家民营企业的落户,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通过“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就业扶贫发挥了实际效用。

  此外,马山县还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脱贫攻坚保障体系,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特殊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达86.41%,患病住院报销比例达90.28%。


  结对帮扶 粤桂协作取得实效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马山电白小学内各个教室传出,呈现蓬勃朝气。

  得益于粤桂扶贫协作政策,位于合作、板伏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旁的马山电白小学,由广东茂名市电白区与广西马山县携手共建,在短短10个月内从无到有,完成了从开工建设到如期招生,有效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的就学问题,实现了“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的目的。

  “以前孩子上学路途远,要过河,我们都担心孩子的安全。搬到安置点后,孩子上下学特别方便,学校环境也很好。”板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户潘小英说。

  据了解,马山电白小学项目计划总投资8910万元,已投入粤桂财政帮扶资金4127.77万元。像马山电白小学这样的粤桂财政资金帮扶项目还不少。自2017年9月马山县与茂名市电白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粤桂扶贫协作工作以来,马山县已获得粤桂财政帮扶资金5070万元,实施了马山电白小学、危房改造补助、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综合种养产业示范园、就业扶贫车间补助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6个项目,直接受益群众26300多人。此外,在危房改造补助项目上,粤桂财政帮扶资金共投入697.95万元,用于补助5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35万元,共有1598人受益。

  电白区还结合马山县实际,通过引进产业、示范带动、品牌推广和流通带动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当地产业扶贫工作实效。

  目前,两地签订了《2017—2020年农业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马山县已在茂名市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设立农特产品专卖处,将马山特色农产品推向粤西乃至全国市场,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电白区则引导5家企业到马山县投资置业,目前已有3家实现落地。其中,马山县鸿发皮具有限公司就近吸纳34人就业;茂名市国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与马山县旅发局联合开通茂名市至马山县旅游专线;金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万讯七子”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已在马山75个贫困村建设完成线上平台,上架各类商品,进入试运营阶段。

  电白区依托在马山设立的电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站,搭建招聘服务平台,加强与电白区各用工企业对接,多渠道为马山县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服务。两年来,两地已联合举办18场招聘会,吸引了432家企业到场招聘。此外,电白区还在马山县11个乡镇组织举办32期培训班,帮助5478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记者杨盛  通讯员韦绍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