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武鸣区:“非遗”美食传播壮乡文化

发布时间: 2019-06-17 |来源: 南宁云—南宁日报 |作者: 胡明峰 |责任编辑: 刘静

武鸣柠檬鸭制作历史悠久,独具匠心的技艺传承是其成功的关键。图为甘永兰正在制作柠檬鸭。  记者叶子榕 摄

武鸣区以壮乡网圩为门户,开通全网销售平台,打通武鸣“非遗”美食流通路径,传播壮乡文化。记者叶子榕 摄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胡明峰)柠檬鸭、五色糯米饭、灵马鲶鱼、旱藕粉……美味不绝,文化兴盛。近日,记者在武鸣区的大街小巷看到,一些生意火爆的店前除自家的金字招牌外,还有一张写着“传承基地”的牌子,从自治区级到县级的“非遗”项目名录,一道道诱人的“非遗”特色美食传播着壮乡文化,增添了舌尖上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武鸣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大事来抓,发掘了一项项“非遗”美食,在人们的唇齿之间,传播壮乡文化。

“来一份甘大姐炒的柠檬鸭!”在一家专门做柠檬鸭的店里,往来顾客络绎不绝,有着30年炒制手艺的甘永兰颇受客人欢迎。武鸣柠檬鸭制作历史悠久,除了拥有特制的调料,独具匠心的技艺传承是其成功的关键。每一个细节的把关,火候的掌控都存于心中。

对甘永兰来说,能够一直满足顾客口味的秘诀在于“变”字。从以前的柴火灶,到现在的煤气灶,烹饪方式在变,顾客的口味也在变化。“我们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最佳口味。”甘永兰说,正如武鸣的“非遗”美食保护工作一样,只有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

2018年,武鸣柠檬鸭制作技艺被列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同年,武鸣生榨米粉、武鸣灵马旱藕粉制作技艺、武鸣府城土制红糖也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如今,存于武鸣街头的美食更多了些文化的气息,让人欣喜的是,这些美食正通过线上线下走出广西,走向全国。

在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活动中,武鸣区特别设立“非遗”美食街,通过“非遗”项目造型展示、优秀“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美食品尝、“非遗”项目展销和举办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大赛等5大块内容,打造一道“流动的文化”,有效推动了武鸣的“非遗”美食走出去。

武鸣区不断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重点把武鸣本地特色美食推向新的高地。广西壮乡网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文青介绍,去年至今,已成功利用壮乡网圩在线上销售旱藕粉5000多公斤,五色糯米饭、馍6000多件,柠檬鸭礼品包装袋3000多袋。武鸣区将持续以壮乡网圩为门户,开通全网销售平台,打通武鸣“非遗”美食流通路径,传播壮乡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