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困难党员三年脱贫成为致富带头人
依靠脱贫扶持政策,良庆区那蒙村陈兆劼开展茂谷柑种植
困难党员三年脱贫成为致富带头人
陈兆劼在果园查看茂谷柑的生长状况记者何璨汐摄
十几年前,他从一名传道授业的代课老师变为无业游民,温柔贤惠的妻子患病去世,留下一对儿女,他靠着务农打工的微薄收入撑起一个家……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压垮良庆区那陈镇那蒙村的陈兆劼。经过政策帮扶引导及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精心扶持,再加上自己灵活的头脑和辛勤的双手,陈兆劼依靠茂谷柑种植,收获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第一桶金。他将资金继续投入到养殖项目中,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挑起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担子。
陈兆劼是中共党员,今年51岁,早年与妻子一起在村里做代课老师。一对儿女陆续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很幸福。然而,2007年,陈兆劼失业了,接着妻子被查出患有癌症。他四处筹钱为妻子治病,欠下许多债务,但妻子没多久还是撒手人寰。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和一双年幼的儿女,陈兆劼无数次默默流下眼泪,但他知道,只有坚强地面对困难,才能撑起这个家。
为了不让孩子因贫辍学,陈兆劼靠单一的种植收入及微薄的打零工收入来支付孩子的生活费和学杂费。作为家里的唯一支柱,他不向困难低头;作为一名党员,他更没有向组织伸过一次手,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
2015年,陈兆劼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经过政策帮扶引导及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的精心扶持,通过参加脱贫攻坚产业种养殖项目培训,加上政府、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因人施策的脱贫计划,陈兆劼牢固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因为有了自选产业资金、小额信贷资金的扶持,加上那陈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种养殖技术指导,2015年,陈兆劼多方筹集资金,并瞄准茂谷柑的市场前景,投资种植茂谷柑10亩。同时以传统的水稻、甘蔗、西瓜等作物作为辅助经济收入,吹响了脱贫致富的攻坚号角。
2017年,茂谷柑丰产,地头价高达6.5元/斤,陈兆劼收获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第一桶金后,又将钱投入到养殖项目中。得益于林下经济项目的启发,他将茂谷柑种植扩大至15亩,投放鸡苗到果园放养。此举不仅能将鸡粪变废为宝,还可以节约肥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产出的水果无公害、口感好、甜度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收获,让陈兆劼当年便顺利实现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500元提升至2018年的5万多元。“以前就种点甘蔗,一年到头赚不到多少钱。现在同样一块地种茂谷柑,在丰产期,1年的收益相当于种10年甘蔗。”陈兆劼高兴地说。
依靠脱贫扶持政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陈兆劼用3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贫困到致富的蜕变。他没有忘记自己脱贫致富离不开党的关怀和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他同样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那蒙村的群众富起来,陈兆劼勇挑重担,主动联系村委,愿意无偿为村里有种养殖计划的村民作技术指导。那蒙村委先后组织5批60多人次到陈兆劼的果园及养殖场进行参观学习。“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这句话成了陈兆劼的口头禅。
此外,陈兆劼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宣传政策,协助驻村工作队教育引导贫困户及时改变旧观念。他说:“没有党的关怀和扶贫政策的扶持,我不可能脱贫致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作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