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聚焦先进典型 这些南宁人值得我们点赞

发布时间: 2019-07-16 |来源: 南宁云-南宁日报 |作者: 李静 阮晓莹 杨静 |责任编辑: 刘静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爱国之志,中华魂魄;奋斗之行,时代强音。本报推出“爱国情奋斗者”系列报道,聚焦我市不同行业和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以及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的普通人。弘扬新时代追梦新征程,展现追梦人砥砺坚韧的意志毅力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为了通车梦早日实现

【点赞人物】广西贵隆高速项目部

广西贵隆高速项目部全体人员。(项目部供图)

【点赞事迹】2019年7月10日,历时3年建设的贵隆高速正式通车,作为自治区“县县通高速公路”大会战的重要一环,贵隆高速加快了南宁“1小时经济圈”建设,打通了多城阻隔,这条全长228公里的高速公路,凝聚了广西贵隆高速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

年轻人就要在困难中不断磨炼自己

很多人都会有刻板印象,认为干工程的越老越持重,但在这里恰恰相反,这个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25岁,周柏林带领这个团队已经连续两年包揽3个“先进集体”荣誉,他个人每年也荣获了“先进个人”“优秀员工”“优秀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称号。

周柏林今年33岁,是最年轻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之一,目前担任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广西贵隆高速公路C07标项目经理和公司交安绿化事业部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主持贵隆高速宾阳段80公里的交安绿化房建工程施工。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他就是个普通的技术员。那时候由于项目人员少,任务重,周柏林一个人就要肩负起现场技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内业资料管理等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

“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效率、提升水平?”周柏林一直在思考,通过与同事交流经验,走到一线,不断学习,他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那一年他获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先进个人”称号,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几乎每一年公司评优,周柏林都榜上有名。

如今的贵隆高速,全长228公里,宾阳段长80公里。周柏林带领的团队虽然进场时间晚,但却不断克服了里程长、出图晚、设计缺陷多、工作面提供不及时等困难,不仅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获得了多个奖励。

小到护栏的螺栓,大到房建的设备,周柏林都要求严格遵照指标,甚至高于指标,因为路是铺下的碑,碑是耸立的路。周柏林相信,未来这条无名的“丰碑”一定会记住这些年轻的脸庞。

他们就是一群与路为伴的人

与土建项目相比,交安绿化房建项目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大的特点。李再江所在的贵隆高速C07标等到土建工程施工基本完成时,才具备工作面条件,此时距离整个工程结束只有不到7个月时间。

2018年10月,李再江到贵隆高速C07标任总工程师,贵隆高速的建设刚好赶上国家实行高速公路建设新规范。面对工期短、技术标准高等新的挑战,李再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力行解决施工技术难题。虽然时间很紧,可是在管理上,李再江从不马虎,决不许出现违规作业和质量通病,在他的严格要求下,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我们筑路工就是一群与路为伴的人。”李再江调侃说,整个中交的男人都“嫁”给了高速公路。而这样的事例在这个团队中还有很多很多。也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再江这样的优秀职工,才能成就一支关键时刻拉得起、冲得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队伍,中交路建交安绿化房建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既要高质量建设,也要注意开源节流

“90后”青年张翔宇,经公司统一调配至广西贵隆高速C07标任合约部部长。当时正处于项目建设重要时期,收费站、服务区房建主体结构、边坡绿化工程等主要分部工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交安工程、景观绿化施工队陆续进场施工,各类主要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也同步开展。

项目合约部部长除要处理好项目日常合约工作外,更要辅助项目经理把控好项目成本大关,做到以收定支、开源节流,规避项目经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我们既要高质量建设,也要注意开源节流。”在项目合约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项目每月按时计量,每月产值计量率均超过公司要求的85%,同时按月给各施工队进行结算,并及时支付工程款,保证了项目部及各施工队伍的资金流转,为项目建设抢工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转眼间,张翔宇进入中交路建工作已经4年,张翔宇觉得,作为一名“90后”,能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奉献青春和智慧,这不仅是一名中交人的骄傲,更是作为新青年的自豪。(记者李静通讯员黄韵琪覃庆东阮春媛)

大爱无言静待花开

【点赞人物】南宁市福建路小学特教班班主任周家龙

【点赞事迹】周家龙在南宁市福建路小学担任特教班班主任,至今已有21年。他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慈父,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残障儿童,先后被评为南宁市、江南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七一”期间又被中共南宁市江南区委员会命名为“五星级”共产党员。

周家龙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福建路小学供图)

用爱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特教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很特殊,他们是残障儿童。周家龙没有丝毫嫌弃,细心地关爱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突破自己。

每逢节日来临,周家龙就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庆祝活动,精心设计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内容,用自己的工资购买学生爱吃的零食,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周家龙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他和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每次家长来接孩子,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不愿离开老师。

特教班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和成长,无不充满了喜悦和感激,他们经常拉着周家龙的手说:“周老师,您让我们家又看到了希望!我们的孩子遇到您这样的老师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周家龙主动联系“安琪之家”(脑瘫康复机构)到校为孩子们服务,并通过学校联系到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利用其智力、资金、人才、信息等优势,搭建互帮互助平台,开展以“关注残疾智障儿童”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推动爱心教育新模式发展,促进了残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扶助孩子们走出低谷

仅用心关爱还远远不够,培养残障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今后他们能立足社会的重中之重。虽然培养过程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但周家龙始终坚持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失误、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教,手把手地练,始终没有放弃。

韦同学由于脑瘫造成肢体残疾,走路异常艰难,即使有人陪同,上厕所还时不时发生大小便拉在裤子的情况。这种时候,周家龙就亲自为他换洗衣物、冲洗身体,并针对性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经过数以万次计的训练,韦同学终于从颤颤巍巍地迈出第一步,到后来可以独自走上五楼图书室借阅图书。

雷同学8岁入学,自闭症加上天生智力缺陷,智力永远停留在4岁阶段,而且内分泌失调,体型巨大,生活无法自理。周家龙花了一年时间教会他进出教室、脱鞋、穿鞋,又用了两年时间让他懂得洗抹布、擦窗。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孩子到临近毕业时已经能在篮球场上运球,放学也能自己回家了。在周老师的努力下,班上的残障儿童逐渐走出生命的低谷,努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共促孩子们健康成长

爱的付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周家龙教过的学生,都掌握了力所能及的知识。通过教育训练,孩子们具备了基本的日常自理能力,有的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甚至有的因表现突出找到了工作。粟志伟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他在周家龙的精心培训下,挖掘了体育特长,曾多次参加全国特奥会、全区残疾人运动会,先后捧回了8块金银牌。毕业后他在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球馆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由于周家龙的辛勤付出,福建路小学特教班被评为南宁市优秀班级,周家龙老师也获得了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南宁市优秀教师、江南区优秀班主任、江南区优秀共产党员、江南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花开不语,大爱无言。21年来,周家龙以平凡教育岗位中的不平凡事迹,诠释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用无私的爱,让每一个残障孩子走出校门后,自立于社会,做生活的强者,拥有尊严、幸福和快乐。(记者阮晓莹通讯员郭超前)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点赞人物】南宁市壮族嘹啰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兰育

苏兰育(左一)在家中为歌友授课。 (覃捷摄)

【点赞事迹】苏兰育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为壮族嘹啰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他坚持唱嘹啰山歌,一唱就是60年,对他而言,嘹啰山歌情怀早已融入骨血、深入灵魂。他不仅自己唱嘹啰山歌,还努力把嘹啰山歌唱得更响亮、更动听,传唱得更久远,让更多人感受嘹啰山歌的独特魅力。

痴迷嘹啰源于热爱

什么是嘹啰山歌?嘹啰山歌起源于邕江南岸,曾是壮族未婚男女传情的一种载体,现多传唱于壮族社会生产、生活、交往娱乐、婚丧嫁娶等场合,在歌唱中,因首、中、尾部都出现“嘹”与“啰”的衬词,嘹啰山歌由此得名。

苏兰育是邕宁区新江镇那了村人,10岁那年,苏兰育跟着村里的第一位“嘹啰歌师”学习唱歌,一唱就是60年。现年70岁的苏兰育精神抖擞,耳聪目明,嘹啰山歌张口便来,唱腔浑厚高亢,是当地有名的嘹啰歌王。

苏兰育痴迷嘹啰山歌,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为了能够创作歌词,他阅读了许多关于文化、音率、汉字方面的书籍。在唱腔方面他更是有过人之处,嘹啰山歌的声调平仄都很有讲究,因为歌词的平仄需要与唱腔相协调,他不仅自己作词,而且是即兴作词,平仄声调能够完全协调吻合,大家都很喜欢听他唱歌。今年壮族“三月三”,他带领的嘹啰山歌队在自治区第十一届广西歌王“灵水歌圩”武鸣“三月三”盛会上荣获优胜奖。

尽心竭力弘扬文化

苏兰育的嘹啰山歌队共有8名队员,他们既是队员,也是他的学生,来自新江镇各村屯,甚至有来自那马镇的,大家聚在这里是为了同一份热爱——嘹啰山歌。“跟着苏兰育老师学唱歌已经有10年的时间,因为我自己喜欢唱歌,也热爱表演,更希望能把这份壮乡的艺术传承下去。”来自那马镇的农民潘翠英说。

每次山歌队员到苏兰育家里做客,席间总少不了交流嘹啰山歌,队员高歌一曲,苏兰育也回应一曲,气氛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

苏兰育不仅定期给自己的学生授课,还建立了微信群,在网络上教学生唱歌。2017年,苏兰育入选“第六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为壮族嘹啰山歌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3月8日,是那了村一年一度的“还花炮”的日子,也是那了村本地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当天,苏兰育牵头组织了一场“嘹啰山歌”交流大会,有新江镇、那楼镇、江西镇、吴圩镇、大唐镇、南晓镇等10多个乡镇的40多支嘹啰山歌队前来会歌。大家以比赛、上台展示的方式一展歌喉,比赛前10名的山歌队以及上台展示的歌手都获得了奖励。为使“嘹啰山歌”交流大会顺利举行,苏兰育不但积极向那了村委及城区文化馆争取到了活动资金,向山歌爱好者以及村里乡贤筹集部分资金,还自掏腰包做经费。活动以歌传情,以歌会友,让更多人感受到壮族嘹啰山歌的独特魅力。

老歌新唱传承有望

一曲《不忘初心跟党走》,唱出对党的忠诚,对政策的赞美;一曲《全民致富奔小康》,唱出了农民富起来、产业旺起来、生活好起来的好光景;一曲《山清水秀百花香》,唱出了乡村环境的优美、村民的幸福感……这些山歌都是苏兰育自己创作的,60年来他创作了多少首山歌,自己也记不清了。嘹啰山歌不再仅限于谈情说爱、婚丧嫁娶,更成为宣传党的好政策,歌颂美好生活的新载体。

壮族嘹啰山歌这项古老的艺术一度濒临失传,但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嘹啰山歌又焕发了新生机。苏兰育的山歌队经常接到演出邀请,他也经常自费到邕宁区、良庆区各乡镇进行嘹啰山歌教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

虽然已经70岁了,苏兰育对嘹啰山歌的传承还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支持,成立歌会,召集周边乡镇的嘹啰山歌爱好者一起进行创作,组织更多的爱好者学习传唱。目前,邕宁壮族嘹啰山歌传承培训基地在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小学挂牌,嘹啰山歌传承的星星之火有了燎原的希望。(记者杨静通讯员覃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