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以非常决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发布时间: 2019-10-1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胡光磊 |责任编辑: 刘静


尽锐出战脱贫路步履铿锵奔小康 

——南宁市以非常决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这条路上,南宁人的脚步一刻不停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按照“跟上、盯住、办好”的工作部署,坚持守初心、担使命,牢牢抓住关键重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尽锐出战,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着力解决影响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尽锐出战

牵住深度贫困地区的“牛鼻子”

今年,南宁市要实现上林、马山、隆安3个贫困县和91个贫困村摘帽,7.27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压力前所未有。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全市上下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

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用力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围绕3个贫困县和56个深度贫困村,紧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脱贫成果巩固等不放松,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此,南宁市由市委书记挂点帮扶深度贫困县、市长挂点帮扶深度贫困乡、每位副厅级以上领导挂点帮扶1—3个深度贫困村;从市直单位择优遴选63名年轻处级后备干部到3个贫困县和56个深度贫困村砺炼;从市属单位选派124名专业干部和教育、医疗等技术人才到深度贫困县马山县助推脱贫攻坚,在最穷地方使最大的力气、上最强的队伍。 

在脱贫攻坚一线,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切实履行高位指挥、高位推动、高位督查的工作职责,为贫困地区“把脉会诊”,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

南宁市某民营企业在帮扶上林县澄泰乡新联村时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前线指挥部驻县工作组在深入走访过程中,发现了企业的难处,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经过工作组与村、企等多方沟通研究,终于选准了产业发展方向。“在工作组的引导下,我们改变以往认为帮扶工作就是逢年过节到村慰问发钱送物的简单思想,转而结合自身主业优势,投入资金、物力和人力,因地制宜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帮扶工作逐渐找对了方向。”该企业负责人说。

通过工作组的走访调研、督促检查,我市脱贫一线帮扶方向日益精准,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今年1至9月,前线指挥部驻县区各工作组及脱贫摘帽督战队共走访乡镇628次,走访行政村1242次,走访农户384户,实地查看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162次、饮水工程建设项目116次、村卫生室146次,在带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贡献了坚实力量。

优选人才

培育脱贫致富“领头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才。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强化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积极推广“双培双带双促”扶贫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优选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遴选、培育出了一批有能力、善经营、守初心的脱贫致富“领头雁”,他们带领贫困群众学习技术、发展产业,推动扶贫产业在贫困地区遍地开花。

走进上林县白圩镇朝韦村,一排排绿色养牛大棚引人注目——这是一个标准化、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基地,由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该公司目前已经成为白圩镇乃至上林县重要的扶贫龙头企业。

公司负责人叫杨远澄,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发展畜牧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中,为改变农民“散乱小”的养殖模式,杨远澄创新了“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养殖模式,通过科技赋能、管理赋能、平台赋能将养殖户有效组织起来,提高竞争力。目前,杨远澄发动上林县各乡镇、贫困村成立了84家合作社,辐射带动3972户贫困户通过养牛脱贫,培养创富带头人1095人,为上林县全县100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为我市着力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2061人,全市421个贫困村,平均每个村有致富带头人5名,他们创建公司、合作社等经营主体993个,共带动1441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增收,成为切实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实现脱贫的重要力量。

强化协作

粤桂扶贫释放攻坚“新动能”

粤桂扶贫协作是粤桂两省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指示精神建立的高位推进协作机制。今年以来,我市主动精准对接、做好保障服务、狠抓工作落实,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切实把茂名市的帮扶支持转化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新学校离家很近,老师上课很有趣,在这里还能上音乐课、电脑课、书法课,比以前的课程丰富多了。”谈起今年秋季学期刚刚就读的新学校,隆安县粤桂小学六年级学生乔隆鑫十分兴奋。

粤桂小学是粤桂扶贫协作共同“携手奔小康”行动的支援项目,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其中广东省帮扶资金已投入543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震东集中安置区移民搬迁户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在帮扶过程中,茂名市化州市通过开展教师人才交流、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灵动的课堂设计、丰富的教学方法带到粤桂小学,有力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理念的交流融合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粤桂小学的建成,将有效满足安置区搬迁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需要,为探索‘一个家、一个学位、一个岗位’和‘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路子打下坚实基础。”粤桂小学校长黄启义说。

粤桂小学的建成投入使用,让粤桂扶贫协作结出了一颗美丽的“硕果”。如今,在我市与茂名市携手推动下,一批批粤桂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已投产见效,教育、医疗、劳务、旅游、人才交流等协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马山、隆安、上林3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目标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自开展协作以来,我市与茂名市互派挂职干部18人次,交流专业技术人员教师585人次、医护人员166人次;3个贫困县累计5个乡镇、16个贫困村、10所学校、13家医院分别与扶贫协作地区的相关单位结对,相互携手共同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