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合作社向贫困户发放入股分红。
村民在澄泰乡洋渡村制衣厂扶贫车间里忙碌。
村民在三里云姚拉约合作社蔬菜基地采摘蔬菜。
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上林县大里高值渔养殖示范基地。
上林县明亮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6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上林县打响。上林全县上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以赴补短板,持之以恒破瓶颈,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关键一仗。2016—2018年,上林县共实现15104户62758名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村摘帽。目前,上林县贫困村由65个减少至32个,贫困人口由81129人减少至217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71%下降至5.55%。
今年以来,上林县脱贫攻坚加速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县筹集13.91亿元用于贫困村通屯道路、安全人饮工程、危房改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筹集5.86亿元用于农业产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探索实施“两培两带两促”模式,大力培育发展高值渔、山水牛、生态鸡、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45个贫困村建成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特色产业覆盖94.24%的贫困户;实现65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且年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于2018年全部建成,全县3852户16019名贫困群众喜迁新居;粤桂扶贫协作扎实推进,累计到位帮扶资金达8734万元……
上林县计划2019年全县摘帽出列,32个贫困村摘帽,脱贫15187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67%以下。作为深度贫困县,上林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亮点频现,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到了脱贫成果。
探索“两培两带两促”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将上林县列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此后,上林县依托广东九江河清培训基地,建立粤桂产业合作平台,配套建设本县实训基地,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六大行动(即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先后组织学员赴广东基地、广西华侨学校进行培训。目前,全县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539名,带动9827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约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47.7%。上林县还试点设立“自立发展扶贫协会”和“自立发展账户”,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帮助贫困户积累发展资金。“两培两带两促”成为可在全国、全区复制推广的“上林模式”。2018年3月,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在上林县召开;7月,上林县作为唯一县级单位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10月,上林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创新“政融保”模式助力金融扶贫
上林县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签订合作额度达1亿元的《保险扶贫支农融资合作协议》,人保财险发挥保险保障、保险资金等优势,对上林县涉农企业(公司客户、合作社客户)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根据县扶贫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实施授信融资扶贫,精准助推脱贫攻坚项目。开创“政府+险资+企业+农户+保险”的扶贫模式,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培育发展基金”和“政府增信+险资融资+保险保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设立风险资金池,以1∶10的比例扩大融资额度,政府承担50%的风险,缓解致富带头人融资贷款难、抵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目前,广西山水牛畜牧业有限公司、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等12家公司(合作社)已获得人保财险4130万元的融资贷款,拉动肉牛养殖、水稻种植、高值渔养殖、四季蜜芒种植、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产业发展。
创新网格化管理促进帮扶责任落实
创新构筑精准帮扶管理和服务网格体系,依托网格化管理,整合各方扶贫资源,按照“责任一体、帮扶一体、问责一体”的要求,将全县11个乡镇131个村(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区域,构建四级脱贫攻坚网格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明确乡镇、村(社区)及帮扶单位责任,推进精准帮扶信息化和项目化管理,实现管理由脱节向衔接、静态向动态、分散到集中、各自为战到统筹推进的转变,形成精准帮扶管理工作全方位服务网格格局,全面提升精准帮扶工作水平和贫困户帮扶获得感。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9月起,上林全县帮扶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开展“七个一”结对帮扶活动,即每周入户一次、参加贫困户一次生产生活劳动、解决发展特色产业等一个以上问题、自带食材在贫困户家吃一餐饭、组织贫困户开一次家庭会议、同贫困户全家照一张“全家福”、每月上交一份帮扶小结。结对帮扶活动加强了与帮扶户的交流,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设立扶贫基金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为加强扶贫资金效益管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林县设立扶贫基金,开设基金专户,对扶贫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产生利润等收益抽取一定比例注入基金池,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用于支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等。目前,投入白圩高值渔项目3496.73万元、三里蛋鸡项目1100万元、40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2000万元,其中,三里蛋鸡项目获得收益19.55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40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获得收益400万元,第一批200万元用于扶持1333户特殊群体贫困户。
创新“437”工作机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为使各项脱贫攻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今年6月,上林县出台压实“四级责任”、开展“三大活动”、落实“七项制度”的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即“437”工作机制,力争在攻坚拔寨号角中全力打赢脱贫战。
四级领导齐上阵。压实处级领导责任,县处级领导深入“战区”指挥,深入挂包乡镇、村(社区)督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大村长”工作制度,通过对所包村扶贫成效考核负总责,落实“六包”责任;压实县直部门领导责任,每月召开班子会或党组会1次以上研究扶贫工作,组建脱贫攻坚服务队每月到村1次检查指导所包村扶贫工作,“3+1”指标部门领导每周专门研究指标完成情况;压实乡镇领导责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对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负第一责任,预摘帽村有1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挂点,全面统筹人、财、物投入脱贫攻坚,协调推进村级脱贫摘帽各项工作;压实村级责任,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党组织书记对本村(社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职责,全面统筹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大活动”促提升。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大培训、大走访、大整改”活动,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政策知晓度、帮扶满意度、整改精准度。稳定和优化扶贫专责组、乡镇工作站及县、乡、村三级扶贫信息队伍,提升业务能力水平。
“七项制度”固成效。制定“大村长”工作制度、驻乡镇驻村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事项报告制度、关爱激励制度、督查考核制度、问责处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职责,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推进教育和医疗事业护航社会保障
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上林县精准发力,紧紧围绕“医疗救助脱贫一批”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14年,上林县率先在全区推行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通过推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推进人才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实现财物下沉、人才下沉,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让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减少医疗开支,同时提高报销比例,促进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
试点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全县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的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有3家,实现先诊疗后付费的医疗机构有14家。2016年以来,全县对新农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20719例。
完善医疗救助服务体系。全县114个行政村均建设有标准化卫生室,每个卫生室至少配备有1名以上乡村医生。在全县114个行政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卫生室配备了227名乡村医生,贫困户签约率达100%。投入近80万元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五个一”(即:一箱一书一册一卡一单)。
上林县多措并举强化控辍保学,开展“大家访、大动员、大劝返”,将劝返工作任务落实到乡镇政府、学校、村委及帮扶干部。截至10月12日,上林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7%。严格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19年春季学期,共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等10个项目资助金共计2274.7375万元,受助学生共计32661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受助8个项目19453人次,受助金额1440.2525万元,覆盖所有精准识别人员。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摘帽大考交卷之年,上林县将继续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多举措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下硬功、求实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一关键战役。图片:均由上林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