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宾阳县: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确保脱贫实效

发布时间: 2019-11-1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郭少东 |责任编辑: 刘静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宾阳县不断加大产业脱贫攻坚力度,以主题教育新成效助推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调动他们的产业脱贫积极性;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各贫困村特别是今年预脱贫村的产业扶贫工作稳步开展。如今,项目类型繁多的扶贫产业在宾阳县各贫困村落地生根,成了当地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保障。 


截至目前,宾阳县全部下达了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项目和示范园建设资金市县补助共3780万元。2018年,宾阳县重点建设的25个贫困村的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已完工并投产24个,在建1个。今年,新增的23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也正加快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产的扶贫示范园共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263.2103万元,带动贫困户2186户、7232人增收,贫困人口年均增收1311元。 

党建带动扶贫产业良性发展


宾阳县大桥镇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进行多次谈话,全面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民意。主动加强与“两委”干部的沟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定了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大桥社区、罗江、大程等14个村委的资金,与龙头企业广西和盈农牧有限公司合作,探索出一条产权清晰明确、集中规模化养殖的“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宾阳县大桥镇以和盈模式集中养鸡的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园占地约100亩,总投资330多万元。目前,该示范园建设有14个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自动化鸡棚,分别由大桥镇的14个村屯出资建设,并由镇级合作社统一管理。该项目建成投产后,每批次可养鸡20万羽,年出栏肉鸡60多万羽,利润为2—3元每羽,预计年收益可达100多万元,每个村年分红将达4万元以上,大大增强了14个村屯的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此外,该示范园优先雇用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参与经营管理,努力打造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党建+扶贫车间”示范点。 


在成立村级合作社的基础上,大桥镇创新模式,进一步创建了镇级合作社。镇村两级合作社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管理者和主力军,不仅强化了村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也提升了村委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 


“菜单式”服务带动产业扶贫 


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服务原则,宾阳县通过全面统筹各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各贫困村的优势条件,分类引导发展优质稻、糖料蔗、桑蚕、鸡、牛等5个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灵活选择发展柑橘、根茎薯芋类产业。 


这就是宾阳县为推动产业扶贫而推出的“菜单式”服务。宾阳县坚持以贫困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配菜”(为贫困户提供项目扶持清单)、贫困户“点菜”(由贫困户根据自身发展意愿和能力选择脱贫项目)、部门“上菜”(根据贫困户选择提供扶持资金和政策),实现“村村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有力助推了产业扶贫工作。 


在提出“菜单式”服务带动产业扶贫的同时,宾阳县更加注重生态乡村的建设,通过全面开展荒山绿化、通道绿化和村屯绿化等工作,加快贫困村的生态林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今年以来,宾阳县营造林面积4.178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50.2万株,完成林木砍伐量391812立方米。 

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产业扶贫


宾阳县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参与到全县产业扶贫攻坚工作中,更加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在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宾阳县48个贫困村共引进培育企业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到141家,家庭农场16家。据统计,共有111个新型经营主体直接参与宾阳县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全县48个贫困村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共带动贫困户2916户增收。40个脱贫摘帽村均有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且村内所有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都能带动全村20%(含)以上贫困户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与传统小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带动贫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面向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帮扶贫困农户就业增收。今年以来,宾阳县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优势资源做强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比如,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宾阳县动员农资、饲料加工等企业与贫困村或者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并及时回购,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特色养殖企业,由公司出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出租,做大做强各个养殖产业园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