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带土移植” 中关村“基因”推动南宁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 2019-12-2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栗翘楚 |责任编辑: 刘静

作为近海、近边、沿江的城市,如何抓住新一轮开放机遇缩短差距?南宁的做法从“外界”引。

2016年7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运营。要的不只是中关村的品牌,还要其平台、理念、资源等,中关村的专业化团队“带土移植”至南宁;南宁则全力深化本土产学研合作、拓展基地企业与本土企业合作等,借势借力嫁接中关村“基因”。

“基地运营三年,已入驻哈工大机器人、中软国际等重点企业90家,孵化创新团队140个。”南宁中关村信息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雁介绍:“我们先把科技企业集聚,通过导入政策、资金、技术、平台、国际合作,把优质资源要素匹配给他们,通过减税降费、降低产业租赁成本,多方面地让第一批具有原始创新基因的种子企业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再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创新主体聚集,创新能力增加。三年来,从50多家到230多家,基地在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民健康、科技服务四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基地累计引进培育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家广西瞪羚企业,累计取得知识产权500余项。

栽好梧桐树,如何引凤凰?“借助平台优势,把员工送到北上广的园区进行培训学习,实现梯队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市人社局的帮助下,在基地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已累计输出了七千多名人才。”梁雁表示,下一步,基地将搭建双创公共服务云平台,把人才和企业的需求精准地再进行一个匹配,让人才能够找到好的企业,也让人才能够流动起来。

“进可往东盟,退可回国内,这就是南宁的优势。”梁雁表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深入实施下,基地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大量铺设。“在我们看来,广西、南宁的发展是迟早的事。中关村从北京布局到广西,是一个战略布局,将迎来高速发展。”梁雁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