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精准施策为百姓 健康扶贫助脱贫

发布时间: 2020-01-0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佚名 |责任编辑: 李鑫

“国家扶贫政策真好,大大减轻了我们一家的医疗费用负担。”隆安县都结乡红光村贫困户患者梁大叔说,2018年底,他因胃出血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8765元,通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民政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等政策,共报销7976元,报销比例达91%,个人仅需支付789元。而且,梁大叔是在隆安县人民医院“一站式”结算窗口办理出院医疗费结算,既方便,又高效。   

按照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的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结合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开展健康扶贫领域专项整治,紧紧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精准施策、精准推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部门协同 整合资源 

“一站式”结算让贫困群众少跑腿 

南宁市推进落实健康扶贫制度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区率先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二次报销+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五项健康扶贫待遇保障“一站式”直接结算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并在全市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上线运行。  

 “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的启用,报销医疗费用不再“垫资”“跑腿”“等待”。南宁市强化各方协调沟通,集中资金和力量,以县区筹集资金到位、硬件设备配备到位、网络开通到位、医保系统安装到位、村医使用培训到位为抓手,全力打通和解决村卫生室医保直接结算“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市共有1348个政府办村卫生室已实现就医直接结算,占所有政府办村卫生室数的97%,群众不用出村,看病就医的门诊费用就能通过医保系统直接结算。 

目前,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医疗费用经五项健康扶贫待遇保障“一站式”直接结算后,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为88.86%,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为93.15%,大大减轻贫困人口看病负担。  

畅通流程 优化服务

推进贫困患者门慢卡“愿办尽办”  

“原来需由个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改为由定点医疗机构每月将认定为门诊特殊慢性病(以下简称门慢病)的建档立卡人员名单、疾病诊断和认定时间加盖公章后,报送县医保局备案,不再需要个人提供其他材料。”马山县医保局负责人说。 

优化简化办理流程,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资格认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简化门诊特殊慢性病治疗卡(以下简称门慢卡)认定和办卡流程,真正做到部门协作、服务下沉,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慢卡“愿办尽办”工作落实。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获门慢病待遇资格人员5.94万人,较5月底新增3.39万人。  

开展集中认定,为贫困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人员到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开展“强基础、补短板”工作,对疑似门慢病的贫困患者进行信息比对和拉网式排查,现场认定和办理了5805张门慢卡,探索总结出“一比对、二排查、三解决”的门慢卡办理工作法,并在全市推广实施。 

门慢卡办理“大篷车”开进乡镇,支援县区开展认定工作。市卫健委组织委属4家医疗单位派出23名医疗专家及2辆体检车组成门慢卡办理“大篷车”,深入县(区)、乡镇协助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慢病认定工作,共对2348名疑似患门慢病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进行认定,为1457名符合办理门慢卡条件的对象现场办卡。  

资源下沉 精准帮扶

让贫困群众“能看好病”  

南宁市通过加强全科医学基地建设、设立基层全科医师津贴、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表彰奖励等系列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留住基层人才。目前,全市共培养1185名全科转岗医生、603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投入400万元,组织全市761名在岗乡村医生分批次开展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同时,从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贫困县选派78名医疗技术人员赴茂名市三级医院进修,提升医疗专业技术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委属13家医疗单位分别与马山县11家乡镇卫生院结对子,先后共派出业务骨干95人组成帮扶医疗工作队,赴马山县各乡镇卫生院挂职、支医,帮助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已有11家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搭建远程心电、影像诊断平台,4家卫生院与市级后盾医院搭建远程平台,完成门、急诊诊疗3.7万人次,住院诊疗2.5万人次,开展手术622例次,会诊639次,组织疑难、危重病例讨论155次。  

对口帮扶“手拉手”,健康扶贫心连心。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南宁市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南宁市还从市卫健委、市医保局选派23名领导干部分赴马山县、上林县、隆安县,对医疗保障方面问题和短板进行拉网式排查,核实比对31333条基础数据,排查196个突出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