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宁新闻 县区开发区 五象新区 节庆活动 东盟经济 畅游绿城

“壮族三月三”的非遗记忆 | 打榔舞

时间:2020-04-08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佚名

壮族是中国南方有悠久农耕历史的民族,壮民在一边种植发展农业的时候,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还用手中的农具跳起了舞,就地取材,乐在其中。而这种舞蹈由劳动群众集体创作,又在群众中传承,最后成为了今天壮乡著名的打榔舞。

“初一打榔闹洋洋,人畜兴旺粮满仓。若是新年榔不响,全垌人畜闹饥荒”。打榔,古称打“舂堂”,是流行于马山县古寨乡等地的民间娱乐活动。据说,它起源于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从最先的一种劳动情景,慢慢演变成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蹈。

打榔舞普遍使用的道具是榔和杵。榔是专门用于脱稻粒、舂米、打糍粑用的一种木制原始农具,形似独木舟。杵则是打榔的工具,两头大,中间小。

最初,打榔舞只是在劳动之余跳,后来逐渐发展为在一年之中较为重要的节庆如正月初一至十五、清明节、三月三节、重阳节、七月半节、冬至节跳,进新房、结婚、丧葬等红白喜事也跳壮族打榔舞。如今这种富有节奏感的运动,更成了一种表演形式,也是当地人的广场舞。打榔队伍里领头的便是陆荣燕,这个当初远嫁而来的弱女子,如今已是本村的村支书。

早在陆荣燕还不是村支书的时候,她就开始组织全村妇女组建打榔队伍,并将这项活动带进学校,即是继承古老的记忆,也丰富了落后山区的文娱活动。

打榔舞的表演者不分男女老少,不需乐器伴奏,有二人对打、四人对打、多人交错对打等多种方式。每人用木杵有节奏地敲击榔壁、榔底和榔边,动作欢快有力,节奏稳重,声调若鼓,闻于数里。以此表达壮族人民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幸福吉祥的祈求和渴望。

榔舞豪壮,千年传承榔声朗朗,振奋人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陆荣燕会喜爱和推广打榔,这种在劳动中诞生的表演,乐器就是农具,既强壮了农民的筋骨,也打磨了他们的品格。

来源:嗨玩南宁、“南宁旅游”微信公众号、“南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静)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