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建平台强产业筑生态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发布时间: 2020-10-1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阮晓莹 |责任编辑: 李鑫

建平台强产业筑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南宁·中关村以创新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

 

广西卡迪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后实现快速发展。图为企业今年8月投产的新生产线,可实现产能快速提升。记者阮晓莹摄

创新决胜未来,强首府重点在于强创新。

今年以来,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营造创新生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实施强首府战略的强劲动力引擎。

近日,记者跟随“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调研行”主题采访团的脚步走进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从基地入驻创新企业的发展中感受首府强创新带来的变革。

建平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

“快来看看我们的新厂房,8月刚搬进来,现在我们的产品产能大幅增长,接起订单来心里更有底气了。”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广西卡迪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滕煜兴奋地与记者分享道。

滕煜是南宁人,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研发。对家乡的眷恋,使他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我想为家乡做点事,想把研发中心从广东搬到南宁。我们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一拍即合,入驻基地(相思湖区)开业运营,借助基地的平台,企业发展很快就实现了突破。”

滕煜提到的突破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企业研发的汽车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尿素喷射器和高空无人机重油喷射器打破了国外垄断。“我们产品测试成绩比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更好,但是如何打响品牌?基地帮我们对接了不少资源,看到我们的技术优势加上中关村品牌效应,不少合作方对我们的信任度也提高了。”滕煜说。

另一个突破是产能的提升。企业新厂房建立了一条国六汽车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尿素喷射器生产线,目前已投产。滕煜透露,现在企业一个月产出约1万套,产能的大幅提升带动了订单量的增加,今年已累计接到4000万元的订单。

对于未来的发展,滕煜有着十足的信心:“回来之前,我们做好了苦战5年的准备,在基地和政府的扶持下,只用3年企业发展就步入正轨。”他计划在年底之前将月产能提升至5万套,满足因国六排放标准实施而暴增的市场需求。

中关村的专业团队“带土移植”南宁,南宁借势借力高位嫁接中关村“基因”,双方联手,经过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选择扎根南宁,而这些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正在为南宁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强产业创新成果助推发展

柑橘是我市的优势特色水果,目前南宁已形成全国最具特色的优质晚熟杂交柑橘产区。在基地入驻企业——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农技服务平台“耘眼”的后台,鼠标轻轻一点,随着一个个闪烁的小点连成片,我市柑橘产业分布图一目了然。在每一个亮点的背后,就是一户使用“耘眼”的果农。

企业首席执行官王筱东介绍,“耘眼”平台依托海量的数据样本、精准的识别技术以及高效的学习认知能力,为农户提供包括病虫害识别、物候期判断、植保方案推荐、农药复配检测在内的全面AI服务。“平台使用起来非常便捷。进入微信小程序后,点击手机拍照,上传图片后就能识别出病虫害。平台再根据识别出的病虫害和作物物候期推荐配方农药,用户可在平台上一键下单,轻松实现个性化的农技服务。”王筱东说。除此之外,“耘眼”还有数果测产、农药复配检测等实用功能,有效助农生产。

今年,我市沃柑丰产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耘眼”的应用有效帮助果农保生产。一组数据就能看到成效:仅南宁市就有4万亩柑橘的生产得益于“耘眼”的帮助,今年3—4月,问题的总处理量同比翻了2倍。柑橘只是“耘眼”提供服务的一个农产品品类,目前“耘眼”的农户使用人数超过15万人次,覆盖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上线累计处理问题近200万次,每天平均处理问题超过1万个,其中98.5%以上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在1秒内自动处理。

科技成果助推本地产业发展,让企业和南宁实现共赢,这有效激发了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的创新热情。目前,南宁·中关村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本土科技创新基因的“创新之苗”和“创新之树”,产业集聚的质量持续优化。广西圣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无人机“天玑II”落地生产投入市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广西蓝合创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环保及数据分析系统化产品投入使用,累计营业额达3150万元;纳安丹吉(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两条智能灌溉设备生产线,投产仅3个月产值就达2000万元以上……

筑生态精准服务企业成长

如果说产业化是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那么南宁·中关村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就是支持企业创新的沃土。在这里,人才、技术、资本形成“新三驾马车”,创新开足马力,成为支撑南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器”和“辐射源”。

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落地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3个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也有解决方案,目前,南宁·中关村已拥有3家产业基金管理平台,总规模达314亿元。同时,蚂蚁金服、腾讯双百扶持计划、数字广西集团、云天化集团等先后完成对基地企业上亿元投资。入驻企业通过中关村平台累计获得4.5亿元的融资。

南宁·中关村还从人才引进等方面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精准服务企业成长。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累计引进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人计划专家等为代表的19名高层次人才;入驻企业累计取得650余项知识产权,先后获得3次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个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奖提名,37个项目获得各级科技部门支持。

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截至9月底,南宁·中关村新增入驻企业48家,累计培育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广西瞪羚企业、4家广西瞪羚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3家南宁市瞪羚企业培育入库企业以及8家规模以上企业,共聚集325个创新主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名单,广西圣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建设自治区小型无人机系统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珞桂节能环保研究院成为广西产研院首批加盟专业机构。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扶持下,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2020年1—9月,南宁·中关村营收达58亿元,综合税收达1.56亿元。

未来,南宁·中关村将持续深化京桂两地合作,强创新、强工业、强开放,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小苗、小树,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吸引区外高科技企业落地南宁,建设飞地孵化器,持续导入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落地南宁,不断提升两地协同创新的层次和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