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328个社区均拥有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
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我市328个社区均拥有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
参与演练的社区响应队队员在做原地着装佩戴空气呼吸器操。记者韦薇摄
12月8日,全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建设现场会在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社区举行。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全区各市和各县(市、区)应急局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了南宁市凤岭北社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及南宁市各城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建设情况。来自南宁市各城区的17支社区响应队进行了演练。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思路,形成了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今年以来,南宁市按照自治区减灾委、应急厅的工作部署,立足基层,强力推动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伍建设,精心培育了一支在灾害风险排查、安全隐患治理、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突发事件前端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队伍,使这支队伍成为基层应急和安全管理的“第一守夜人”,为平安南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伍建设
南宁市从创新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伍建设入手,探索适合社区实际的组队模式。每个社区组建一支20—30人的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队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起到“领头雁”的作用;指导员由辖区消防大队人员担任,保证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应急救援能力,队员由社区管理人员、常住人口中工作热情高的人员组成,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
据介绍,全市7个城区3个开发区的328个社区各建立了1支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总人数达7166人。创新“社区响应队+住宅小区分队”的层级递进模式,在较大的社区成立了多支由5—10人组成的住宅小区分队,进一步将应急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解决防灾减灾救灾和预案体系建设的“前端一公里”问题。
全面推动社区响应队伍规范化建设
为推进规范化管理,南宁市建立社区应急响应队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应急响应程序等规章制度,修订各类应急预案。规定了队伍的组织架构、职责定位、日常管理、培训演练、工作考核等建设内容。同时,通过狠抓队伍网格化建设,将应急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此外,南宁市统一为应急响应队配备服装、鞋帽等单兵装备,树立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的良好形象,逐步将其建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社区响应队伍。
为解决队伍流动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南宁市从加强专业化培训入手,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举办了20期专题培训班,历时2个多月,对全市7166名队员进行全覆盖培训。通过应急专家团队授课、队员现场实操练习等,有效提高了队伍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充分发挥队伍在基层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南宁市注重发挥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在基层应急和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网格为单位充分发挥队伍安全员在基层隐患巡查检查中的作用;在基层突发事件中,充分发挥队伍监测员的作用,及时转移群众;社区发生突发事件后,发挥队伍第一响应人的作用,及时救助社区脆弱群体和受灾群众;发挥队伍护林员的作用,看护林区安全,将森林火灾扑灭在萌芽阶段;发挥队伍在保障社区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发挥队伍宣传员的作用,将基层应急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城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共排查灾害风险点2314处,治理各类事故隐患5486个,开展群众性防灾减灾宣传1287场次,组织社区开展应急演练521场次,先期处置各类突发苗头性事件623件。今年南宁市的社区火灾、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等事故都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与这支队伍发挥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南宁市将进一步探索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为保障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