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依托党群联络服务站提升服务质效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动员服务群众的作用,宾阳县探索建设党群联络服务站,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机关服务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扎实推动提高服务群众质量。
“三抓三促” 基层党建添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宾阳县结合实际探索出台《建设党群联络服务站实施工作方案》,按照一支服务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套工作制度“三个一”标准设置党群联络服务站,并制定了“受理—审核—办理—反馈—记录”的党群联络服务工作流程,同时县财政按照每个镇6万元资金的标准落实站点工作经费保障。
党群联络服务站的建立推动了机关服务基层、干部服务群众,推动了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大桥镇六龙村,第一书记韦金良依托党群联络服务站组建六龙村党员先锋队,开设“六龙之窗”党建扶贫信息平台,联合后盾单位“一对一”开展支部联建活动,稳抓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群众满意度提升。
截至目前,宾阳县16个乡镇共建成党群联络服务站237个,组建服务队伍237支,落实2900多名党员干部投入党群联络服务站工作,开展走访调研3500多次,引进项目33个、项目资金2020万元,开办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340人次,向5300多人次宣讲政策、文件、法规等,帮扶贫困户2613户,帮助群众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民生问题1800多个。
真情服务 产业发展有动力
依托党群联络服务站平台,宾阳县不断拓宽党组织的服务半径,积极指导各村党组织有效引领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宾阳县大桥镇,各党群联络服务站积极协作沟通,整合全镇14个非贫困村的财政扶持资金,与广西和盈农牧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大桥镇和盈模式集中养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园,有效推动大桥镇1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成为南宁市第一个提前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目标任务的乡镇。
在宾阳县思陇镇,得益于党群联络服务站的推动,六岑蛋鸡产业扶贫示范园采取“示范园+”模式,为六岑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16个村通过入股获得分红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7万元,带动78户贫困户年均增加收入2.5万元以上。 ……
这正是宾阳党群联络服务站真情服务,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真实写照。据统计,今年以来,宾阳县整合各类资金超1亿元,全力助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县23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其中达10万元以上76个、20万元以上32个、50万元以上7个。
化解矛盾 基层治理聚合力
把群众矛盾化解在最基层、问题解决在最初期,让来自群众的每个声音得到尊重。宾阳县依托党群联络服务站,积极探索和推行“党建+司法行政”工作模式,总结了“党建+人民调解”“党建+法律援助”“党建+法律服务”等工作方法,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构建起多元调解信访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目前,宾阳县已实现23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全县5个律师事务所、52名律师和2个基层法律服务所、1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踊跃担任各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其中党员法律顾问19名,驻站开展法律服务2350人次,群众受到法律教育10万人次,共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18600人次,发放各类法律资料30000份,为群众开展法治讲座210场次,协助处理群体纠纷5起,协助处理信访问题100起,参与纠纷调解850起,办理村(居)民法律援助180件。
在宾阳县古辣镇,马界村新村群众因在坟地选址上与黄道村群众产生纠纷,驻站干部、村党委书记韦世谦得知情况后,与镇包村干部、包片干部一起多次深入村屯对坟地纠纷进行调解。经过摆事实、讲道理,马界村新村和黄道村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有效化解了两个自然村之间的纠纷。
宾阳县以党群联络服务站为依托,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今年以来,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开展纠纷排查2633次,调解各类矛盾837件,调解成功825件,涉案金额199.93万元,成功率达98.57%,有效维护了宾阳的社会稳定。
(记者/郭少东、蒙焕章、翁晔、施飞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