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持续治理水生态 蓝天碧水永相伴

发布时间: 2020-12-16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阮晓莹 |责任编辑: 李鑫

持续治理水生态蓝天碧水永相伴

——我市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实现水清岸绿好生态

冬日的南宁邕江两岸,绿树繁花相映,景色优美宜人,游人乐享邕江美景。记者黄维业摄

南宁市在“中国水周”主题活动中,组织市民开展“河长航线”巡游体验。

 

市民踊跃参与“中国水周”主题活动签名仪式。

 

市民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生态修复行动。

南宁人热心公益,“民间河长”守护南宁的江河水域。

南宁市对南湖开展了提升改造后,呈现出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水体。记者黄维业摄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始终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围绕服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累计投入水利资金97.9亿元,辖区内河湖水质、环境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一条条清流、一池池碧水成为市民的幸福河湖。

12月的南宁,在“南宁蓝”的衬托下冬日暖阳格外亮眼。南湖公园里,不少市民沿环湖步道在阳光下漫步,在阳光的照射下,湖中水下森林、水下草原和梭巡的鱼群清晰可见,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这样的人水和谐的美景在南宁市各大河湖都能看到。

2017年以来,南宁市把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我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建立“一河一档”,落实“一河一策”,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巡河”“河长治污”“清四乱”“河湖划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专项行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全市水质水环境持续向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目前,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明确四级河长共3047名、湖长共45名,实现四级河长、湖长全覆盖。因2019年河湖治理成效明显,2020年南宁市还获得自治区2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

一河一长 实现四级河长湖长全覆盖

漫步南湖畔,草长莺飞,湖水清澈。每天都会到南湖散步的吴梅梅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改造升级后的南湖越来越美了,水质变好了,湖心生态岛吸引了不少鸟类栖息,夏天时荷花一开不少人都在湖中九曲桥拍照,太美了。”

“建立河长制湖长制以来,我们在南湖开展了一系列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水体,使南湖水质从治理前的地表劣Ⅴ类水转变为地表Ⅲ类水,年接待游客量从1000万人次提升至1500万人次以上。”南湖公园工程师黄妙妮说。

2017年9月30日,南宁市印发《南宁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不仅明确了河长组织体系,市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市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也明确了河长制工作任务、工作目标。2018年10月,南宁市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印发《南宁市湖长制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强力推进湖长制工作。

南宁市成立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办公室,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组织体系,明确四级河长共3047名,四级湖长共45名,实现了四级河长、湖长全覆盖。

“这是河(湖)长公示牌,公布了河段河长姓名、职务、职责,工作目标、监督电话和投诉二维码等,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和投诉。市民一旦发现河道有漂浮垃圾、污水直排等破坏河道水生态水环境的行为,可以拨打公示牌上的举报电话反映情况,也可以通过‘南宁河长’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反馈。”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陈国丽说。

一河一策 以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走在邕江两岸,目光所及处处都让人倍感惊喜:在亭子示范段沿岸,繁花似锦,绿道全线贯通,便民设施齐全,自然亲水空间多样;邕江南岸的万达茂段,大气恢宏的沿江休闲景观带与五象新区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为新区的景观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岸的桃源大桥至凌铁大桥段凸显“平西情怀”,融合平话山歌和师公戏等民俗元素的平话怀古广场、师公戏小剧场、平话剧场等人文景点一一呈现。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南宁市综合施策、协同共治,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结合河湖“清四乱”和黑臭水体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督促各级河长、湖长强化巡查履职,做到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市河长制办公室制定月督查、季呈报巡河提醒等工作方案,通过巡查检验工作成效。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四级河长湖长共开展巡河巡湖39.11万人次,市河长办印发24期工作简报。开展督查287次,下发市级整改通知58次,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江河湖库管理保护机制。

同时,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截至2019年11月底,南宁市列入自治区第2号总河长令上的20个和面上779个河湖“四乱”问题已全部销号。截至今年11月30日,南宁市第1号总河长令督办的611个“四乱”问题已销号606个,销号率99.18%。全市核查登记养殖网箱11.96万个,已清理网箱11.94万个,完成率达99.83%;南宁市建成区内累计清理岸线垃圾及水面漂浮物4.52万吨、清理菜地68.72万平方米,有效削减面源污染。

此外,市河长办积极指导督促县(区)开展县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截至11月19日,我市17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划界成果均已完成公告。

创新模式 聚合力守护绿水青山

为有效推进南宁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江河湖库管理保护责任,实施行政执法和检察监督有机衔接,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南宁市河长制办公室与南宁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了《南宁市河长制办公室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联手推进河湖长制法制化。

“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将促进南宁市各级河长湖长和有关责任单位履职尽责,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保护南宁绿水青山,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强首府战略全面落实。

同时,南宁市还积极运用“互联网+河长制”促进河湖长制工作管理智慧化。2018年7月,南宁市河长制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在全区率先建立并运行,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控主要河流水体水质、巡河管理、预警预报突发水污染事故、群众监督、日常监督考核等功能,达到了“点一点检查河长履职,拍一拍上传河道问题,扫一扫查看治水动态”的目标。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30日,该平台向各级河长、河长办、巡河员及社会公众共接收河道漂浮垃圾、水体颜色异常、公示牌破损等14类问题5902个,下发处置指令703个(次),14类问题办结率74.43%。“通过平台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河长制工作管理和问题处置水平,切实做到早发现苗头、早解决问题、早处理隐患。”陈国丽说。

为解决基层河长在巡查过程中遇到网速差、数据流量超出流量套餐产生套餐外费用等问题,南宁市探索“定向流量、不指定用户、全量统付”的方式,补贴基层河长手机数据流量,确保基层河长巡河工作正常开展。

在加强公众监督方面,市水利局还积极探索开门治水,推进市民举报有奖活动,每个月选取使用微信公众号和电话举报投诉问题较多且在规定的投诉范围内的市民给予投诉奖励,按照市民投诉问题质量和投诉数量设置5元、10元和30元投诉举报奖励,以话费形式奖励。截至目前,已对12名市民给予话费奖励。同时,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保人士、老师、学生等各界人士中,聘请了727名社会监督员和“民间河长”,总共受理投诉269起,已整改179起,正在整改90起。同时,与团市委联合开展“民间河长”日常巡河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河湖治理和保护工作,提升广大市民节水护水爱水意识,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