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筑牢兜底保障防线 大力增进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 2021-01-12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何任朗 |责任编辑: 李鑫

2020年4月10日,南宁市民政局组织党员先锋队到上林县西燕镇云灵村开展党员集中活动日暨精准扶贫种植果树活动。

2020年7月16日,南宁市兜底保障脱贫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2019年以来我市各项兜底保障脱贫工作情况。

 

民政干部走访困难群众家庭,了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莫捷摄)

 

我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走向体系化、专业化。

隆安县培训儿童福利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更好服务儿童成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宁市民政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编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筑起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坚固防线;坚持以儿童优先为原则,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工作重点,推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走向体系化、专业化;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水平,着力推进殡葬改革,落实婚姻登记行风建设,抓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强化福利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建设;完善民生福祉保障体系,推动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发展,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贡献民政力量。

社会救助兜底 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重要举措,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南宁市民政局坚决履行兜底保障政治职责,按照“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兜底保障各项任务。

南宁市民政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通过完善救助制度、提高低保标准、优化工作流程和深入排查摸底,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专项行动,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2020年,南宁市继续贯彻落实《南宁市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综合考虑困难家庭因老、因残、因病、因学等因素,进一步降低低保准入门槛。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健全并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机制,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建档立卡人员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摸底工作,对排查出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139名老年人,全部安排入住机构,落实集中供养。对2020年新纳入城乡特困人员完成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并按评估结果发放照料护理费。2020年,全市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24.7万户次、25.3万人次、2.04亿元。

2020年,南宁市再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从4600元每人每年提高到5500元每人每年,增幅达20%。农村低保档次补助标准提高到一档特别困难家庭每人每月340元,二档比较困难家庭每人每月230元,三档一般困难家庭每人每月155元,确保纳入农村低保的一档特别困难家庭年人均稳定收入不低于自治区脱贫摘帽标准,有效发挥农村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2020年,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34.77万户次、340.94万人次、9.53亿元,城市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415元,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达237元。

完善救助制度 便利困难群众

2020年,南宁市民政局启动《南宁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南宁市临时救助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扩大救助范围、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救助时效,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两项制度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6月1日正式施行。

2019年起,南宁市将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事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行“谁受理、谁调查、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进一步压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乡镇(街道办)经办人员主动作为、主动服务意识。低保审批办结时间较原先缩短20个工作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020年,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共投入财政资金867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基层增配191名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资金投入和经办人员较2019年分别增长39%和15%,进一步充实基层社会救助经办力量。

市民政局进一步拓宽网上自助申请渠道,建设了具有南宁特色的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并将该平台嵌入“爱南宁”APP手机应用程序。低保和临时救助申请服务项目上线“爱南宁”APP,极大地方便了困难群众,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环境下,真正实现了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救助。2020年1—11月,全市通过微信端提交救助申请1385户、3455人。

目前,南宁市建立起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为基础,民政、公安、人社、医保、卫健、住建、残联等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无论申请人在南宁市区域内何处提出低保申请,申请人家庭在本市区域内人口、财产、社保等信息实现“一市通查”。

2020年10月,南宁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试点”地区。

提升保障水平 相伴儿童成长

2020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儿童优先为原则,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走向体系化、专业化,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孤弃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2020年,我市将孤儿保障标准提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从2020年7月1日起,全市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00元和1000元,孤儿保障标准和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全面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及时提高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与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保持一致。截至2020年12月底,向110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保障金484.5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投资约2300万元,在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建设大龄孤儿公寓楼。项目建成后将为市社会福利院101名成年孤儿提供保障住房,让有能力的成年孤儿独立居住,更好地融入社会。保障孤儿能够与其他儿童接受同等的义务教育,南宁市明天学校为全市孤儿免费提供就读和寄宿,每年招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学生50名,现有在校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学生167名。组织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对全市在读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142名孤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金。

引入专业社工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服务。2020年,我市投入460万元,在全市组织开展17个政府购买“三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引领,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推行“代理妈妈”服务。继续在宾阳县中华镇开展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专业化培训,采取“以老带新”“以社工带义工”等方式进行传帮带,增强“代理妈妈”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宾阳县共组建8个志愿服务小组,在册登记“代理妈妈”人数达138人,与4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关爱帮扶服务。

推行“社区+社工+志愿者”服务。投入160万元在全市12个县区推广实施“社区+社工+志愿者”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于兴宁区西龙村成立第一个村级儿童服务站,推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落实,打通基层儿童关爱保护“最后一米”。

聚焦疫情防控 创新服务模式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民政局全力推进社会事务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开展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着力推进殡葬改革,落实婚姻登记行风建设,抓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等工作,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把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为了让流浪乞讨人员有家可归,2020年我市印发《南宁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局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等文件,明确了职责,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疫情期间救助流程。同时,联合12个部门印发《南宁市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检查救助落实情况,有序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服务工作。2020年,我市共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318人次。

做好婚姻登记机关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务工作,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暂时取消2020年2月2日至2月9日期间结婚登记办理工作,自2月10日起以预约方式有序恢复婚姻登记。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登记需求,做好“2·14”“5·20”等特殊日子婚姻登记高峰服务工作。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疫情防控,“5·20”当天,全市办理结婚登记1783对,比上年同期多202对,同比增长13%。

扎实做好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及绿色文明殡葬新风,积极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清明期间,我市通过视频直播和建设网络祭祀平台,积极推广公益集体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型祭扫方式。2020年4月4日,组织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举行清明代祭扫公益活动,以庄重而简朴的形式寄托哀思、德化后人、涵育新风。

2020年9月19日,成功举办南宁市2020年公益花坛葬安葬仪式,共安葬骨灰144具。开展全市违法违规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实施南宁市公共墓园专项规划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殡仪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针对符合条件的持证残疾人中自愿放弃补贴、外迁户、空挂户、死亡、失踪超一年、残疾证过期超一年等情况,市民政局在进行复核时,对符合条件又不愿申领的,给当事人或家属发放《南宁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告知书》《南宁市自愿放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声明书》,为全面做到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精准发放打下基础。

发展福利机构 提升服务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市社会福利机构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守护“一老一小”生命安全。不断提高对困难群众救助托养、养老服务及孤弃儿童养育工作质量,扎实抓好院内项目建设工作,实现寄养管理工作稳步开展,服务对象生活安置有保障。

2020年共接收应急联动救助人员58人,回归家庭7人,救助1466人次(长期住院者每人每10天为1人次)。全年新增入院10人,出院11人,现在仍在院应急联动救助人员44人。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特殊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以“悦”文化为引领,注重专业化及功能性,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办学质量。2020年学校有4名学生在第十四次全国特奥日联谊活动中获得4金3银1铜的好成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实施特色课程,完善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发展空间。

2020年,南宁儿童康复中心引入ICF核心理念,推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塑形铸魂;引入世卫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为医教结合“换血”升级。该中心以ICF课程为核心,以工作坊团队为主力,挂牌南宁市培智教育资源中心为契机,为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及培训15场1200人次,得到了各县区教育局、教师的一致好评。

目前,该中心收治各类儿童302人,其中脑瘫儿童76名,孤独症儿童86名,听力障碍儿童40名,九年义务教育学生100名。该中心充分发挥了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指导作用,为收治的各类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