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青秀区:高质量书民生答卷 奔小康展幸福图景

发布时间: 2021-01-15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刘慧罗倩 |责任编辑: 李鑫

生态宜居新农村——长塘镇团岩坡全景。(周少有摄)

青秀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治水治污成效凸显。图为美丽的南湖。(黄俊摄)

在创意青秀·2020广西设计周活动上,创意设计区吸引市民留影。记者刘增璇摄

青秀区把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滨湖北路延长线等一批“断头路”已打通。记者赖有光摄

伶俐镇望齐村第一书记石桂明带领村民养牛致富。(陈贵贤摄)

“十三五”收官之年,青秀区的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空中城管”工作模式让城市治理更精细,一批“断头路”顺利打通,垃圾分类“青秀模式”引领示范;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拔穷根”上下功夫,在“谋长远”上精准发力,带领城区贫困群众共赴小康之约;创意生活节多重效应不断显现,一批批优秀文化企业和项目发掘落地,开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让蓝天白云、水清绿岸成为常态,共同营造美好生态宜居家园……

这五年,青秀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通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后一公里”,让城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也让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加绚丽。

城市管理精细化 

提升百姓幸福感

五年来,青秀区在城市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发展,青秀区人口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难以为继。如何破解城市管理困局?推进“互联网+城管”成为破题之举。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青秀区城市管理注入智慧力量,切实落实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谋民所需,温暖民心。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只要发现城市路面有破损或设施有损坏,通过手机拍照并发送至‘青秀城管发布’微信平台,10分钟后就会有相关人员前来解决问题。”青秀区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新竹小区居民李阿姨介绍说。

借助科技手段,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青秀区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微信端口。市民可将城市管理的意见、建议、投诉等反映至“青秀城管发布”等微信平台,工作人员会尽快进行处理。通过“青秀通”系统,青秀区将城管、食药、工商、交警等一线执法部门人员纳入工作网格,实时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能力。

构建“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推进服务公开,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优先将城管、食药、工商、卫计、民政等部门业务实现在线咨询、在线办理和预约服务,让市民轻松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公共资讯和服务。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开展海绵城市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市道路“白改黑”等;打通了茶花园路东延长线、金湖北路、凤岭北路等一批“断头路”;群众热切期盼多年的伶俐大桥顺利开工;完成棚户区改造625户,二塘煤矿片区棚户区、“香港街”等旧改项目稳步推进,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在农村,青秀区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有效途径。南阳镇古岳坡至长塘镇巴兰坡道路建成通车,开通了镇域旅游快车道;伶俐给水厂建成运营,农村饮水安全率、垃圾治理率、客运通达率、通屯道路硬化率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100%覆盖,建成了3个镇级垃圾堆放场综合治理项目、51座村屯污水处理站等。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青秀区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拔穷根”上下功夫,在“谋长远”上持续发力,突出重点攻坚补短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扎实做好兜底保障,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改善,带领城区贫困群众共赴小康之约。

通过全城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青秀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重大成效。全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061人脱贫出列,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在自治区2019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青秀区综合评价获得“好”的等次。

两年多前,伶俐镇横龙景区推出的漂流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层峦叠翠的高山和清澈的沱江水更是成为游客青睐的养生旅游之地。产业发展起来了,就业的机会就多了。景区与20多户农户达成农产品销售协议,贫困户陆水金夫妇就是首批获益者。“我平时在景区做服务员,丈夫做厨师,两人的月收入共有四五千元。游客购买我们家种养的土货,也让我们增加了一条收入渠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陆水金说。

在长塘镇,青秀区通过实施空店电商科技扶贫项目,把最新锐的“互联网+”与最传统的农业结合到一起,让农村群众突破本地市场狭小的局限,找到远端商机,让农产品上网或进城,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

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青秀区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各乡镇和仙葫开发区纷纷结合实际,探索出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发展后劲越来越足。同时,青秀区因地制宜实行股份合作、集体经营、企业带动、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20多种扶贫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持续受益。

青秀区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长效机制入手。2019年,投入1.07亿元,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122个,建成贫困村特色产业示范园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现象;贫困人口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4户;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6个,解决5405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青秀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农村低收入人群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蓝天常驻碧水长流 

构筑生态美好家园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五年来,青秀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青秀的生态底色愈发清新亮丽。

沿着竹排冲河岸巡查水质情况,已是青秀区南湖街道工作人员蒙晶晶这些年来的常规动作,“如果遇到乱丢垃圾、违规弃土以及水草、浮萍丛生等情况,我们要第一时间上报处理。如今,竹排冲的水质得到很大改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得到周边群众的好评。”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源。

为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青秀区建立健全日常整治长效工作制度,每天安排18名执法队员开展3班次巡查,重点对仙葫片区中铁四局污水处理工程、那平江流域治理工程(一期)项目等工地进行日常巡查;积极组织城管部门对那平江、竹排江两岸沿线垃圾进行巡查整治,街道、社区对那平江、竹排冲及凤岭冲沟明渠沿线进行巡查,及时清理暴露性垃圾和河道漂浮物;生态环境、城管、消防、安监、工信、食药等部门共同对辖区内有可能存在“散乱污”的企业进行排查。与此同时,青秀区还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板报、发放宣传资料、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宣传讲解等方式,增强周边群众保护河流、爱护环境的意识。

如今,青秀区治水治污成效凸显。黑臭水体治理扎实有效,整治污水排放口106个,改造雨污管网错混接点663个,建成污水管网17.87公里,推进那平江水质净化厂、茅桥水质净化厂开工建设。那平江、竹排江黑臭现象基本消除,辖区内邕江、郁江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10年达100%。

202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8%,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于南宁市前列,这是青秀区大力实施扬尘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目前,城区建筑工地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秸秆禁烧取得实效。

生态建设城乡统筹推进。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4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6%,行政村垃圾处理率、公共厕所覆盖率均达100%。乡村风貌稳步提升,改造村庄94个,完成任务的133%;乡风文明建设加快,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镇、村全覆盖,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长塘镇、伶俐镇、南阳镇获评“自治区级生态乡镇”。

文化成果百花齐放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十三五”期间,青秀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从2014年起,青秀区创新探索,开始举行大型创意文化旅游活动。7年来,青秀区创意生活节亮点频现: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开幕式演出让人过目不忘,充满新奇思想的设计周成为潮人的聚会平台,民谣、金属、朋克等多种风格的乐队“嗨”翻绿野音乐节……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活动,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举办创意文化旅游活动,吸引青秀区各类文创企业共同参与,在打造改革发展引领区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青秀区相关负责人说。青秀区以创意生活节为平台和载体,持续加大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力度,进一步推动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产业跨界融合,不断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

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间,青秀区丰富多彩的文艺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精神文明创建结出累累硕果——青秀区推送的《懒汉脱贫》《杨大叔脱贫》精品节目荣登中央电视台,青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子谦的散文集《孤独,既定的选择》获冰心文学奖的“散文集奖”;长塘镇天堂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滨湖路小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青秀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新能量。目前,青秀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个,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项目7个,城区图书馆藏书超过50万册(其中纸质藏书19万册),在街道、乡镇、工地、社区、机关、学校和部队建立了图书流通点13个,为37个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共计55个;通过城区财政资金累计扶持320支(次)文艺团队,组建20个由社会团体组成的阅读联盟团队,成立200人的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服务团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民办公助、合作共赢的模式先后打造文化馆分馆5个、图书馆分馆7个;开展全民艺术共享课堂系列讲座培训活动260余场、读者活动270余场;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经典艺术进万家月月演活动60余场,秉持“让文化艺术深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先后举办“重温经典·唱响青春”“歌从古岳来”“歌声飘过70年”等主题的青秀区歌台演唱会;先后举办4届声势浩大的青秀区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打响青秀区文化名片,推进文化的交流互鉴,让青秀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品文化,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