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小米蕉搭乘电商快车发展成为大产业 村民生活越过越好

发布时间: 2021-05-07 |来源: 南宁晚报 |作者: 韦常智 安舜 |责任编辑: 沈晔

小米蕉有了更大的市场后,当地不少村民过上了早上砍蕉白天打包的“双工种”生活,收入得以增加

村民种植的小米蕉林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清晨6时许,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的东盟农贸城已经热闹了,这里停满了一辆辆红色的电动三轮车,附近的村民正排队将刚刚割下来的青色小米蕉送往分拣、包装的集散处。在长超过100米、宽近40米的农贸城主道上,叠满了整整齐齐的快递箱,3辆长9.6米的货车停靠在农贸城大门外,等待着将小米蕉送往全国各地。作为南宁周边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东盟农贸城曾长期为南宁市区供应农产品。但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这里多了另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小米蕉的全国集散地。 

3年时间小米蕉价格涨两倍

沿着东盟农贸城一路向西,从金陵镇、双定镇到那龙镇,小米蕉林漫山遍野,郁郁苍苍。这几年,小米蕉价格不断走高,从2018年的四五毛钱一斤,到2021年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小米蕉的身价在几年间涨了两倍。今年初最冷的时候,它的收购价甚至一度攀升至2.5元一斤。 

在电商的带动下,这个广西独有的香蕉品种,成了“小水果大产业”的典型之一,一条覆盖金陵、双定两镇数万人的产业链也迅速铺开。在金陵、双定镇之间的唯一一条水泥路周边,坐落着十几个包装仓库,200多名村民在这里从事封装、打包工作,他们一天能挣300元左右。为了满足电商需求,两个镇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新建了3家包装箱和胶带生产工厂,且一直处于满转状态。在主产区双定镇,有20名在拼多多经营的商家,他们每天的发货量超过30万斤。 

可喜的是,2020年下半年,这个产业吸引了一批批来自东北、湖北、云南的主播,他们在一望无际的蕉田里变着花样开展直播,给更多的北方消费者科普这个看起来个小、矮胖的“小胖墩”果品。 

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懂得如何经营网店或是做直播,但几乎所有村民都从这股浪潮中实现增收、改善生活。在蕉田两边,不少三四层楼的新住宅正拔地而起。 

小米蕉通过电商走向全国

小米蕉是广西特有的香蕉品种,口感特殊,甜中带点酸,外形短小粗壮。主产区之一的武陵村距离南宁市区大约5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几乎没有工业基础设施,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包装仓库,仓库的背后就是几株七八米高的小米蕉树。 

2018年以前,“除了南宁附近的菜摊、超市,其他地方很少有卖小米蕉的。传统批发是以货车为单位的,但是很多客商的需求量都达不到一整车,所以发不到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很多北方人甚至没有见过这种皮薄清甜的香蕉。”金陵镇商家龙杰说。 

但现在不同了,小米蕉借着新电商平台的下沉之力,开始走向全国,“火出了圈”。 

武陵村的清晨是从小米蕉包装仓库的喧腾开始的。每天清晨6时,村民们走进仓库,分拣打包。到中午时,小米蕉的快递件已经堆得和旁边的蕉树一样高了。 

全村的生活图景和主要经济来源,都围绕着小米蕉仓库展开。村里大多数农户,都有20亩至40亩左右的小米蕉田,随着小米蕉身价的攀升以及打包等工种的需求,不少村民的年收入超过了十几万元,是电商入村以前的三四倍。 

村民们很清楚,自家的香蕉在拼多多上受欢迎,“卖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他们也对其他地方“蹭名牌”的行为感到无奈。2020年以来,因为广西小米蕉网上大火,一些商家将类似小米蕉的矮脚品种蕉,标注为“小米蕉”销售。有几十年种小米蕉经验的武陵村民说:南宁是全国香蕉的主产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种植过各种香蕉,而只有“小米蕉”是这片水土养育得最好的香蕉品种。“因为黄叶病,现在其他香蕉都不好种,反而土生土长的小米蕉不受影响,皮薄清甜,果肉紧实。”武陵村民李如创说。 

订单不断村民生活越过越好

小米蕉打开销路,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这些变化源自一家网上店铺。家住金陵镇的龙杰是镇上的小米蕉种植大户,2018年他的父亲承包了100亩的种植园。为了解决销路的问题,龙杰采纳了在网上销售菠萝蜜朋友的建议,在拼多多上开了一家店铺,尝试网上销售小米蕉。 

从最开始的几十单,到100单、1000单,最多的时候,龙杰一天卖出8000单、超过6万斤的小米蕉,几乎承包了当时金陵、双定两个镇一天的产量。“后来为了找货源,周围所有的地方我都跑遍了,在每个村都请了人来帮忙收购和打包。”龙杰说。 

当一个全新的市场出现时,市场经济无形的手让所有资源自然而然地运转,并得到优化。龙杰的示范作用以及日益上涨的小米蕉收购价,带动了更多当地村民。2019至2020年期间,以武陵村为中心,延伸到附近的双定镇、金陵镇、那龙镇,村民种植了大量的小米蕉。其间,镇上也陆续出现了20多家拼多多店铺,不少村民过上了早上砍蕉、白天打包的“双工种”生活,一天满工时的收入接近300元。 

有来自于天南地北的订单支撑,当地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2020年,武陵村村民李如创夫妇,围绕着家里的30亩小米蕉,砍蕉整田、封装打包,一亩地一年能产4000斤,家庭年收入达20万元。 

在庞大的线上需求量的带动下,线下的跨区域通路也被激活。几天前,龙杰刚刚发货一车小米蕉到北京,装了整整5万斤。随着小米蕉被一、二线城市接受,很多网红也开始驻扎金陵镇和双定镇,通过直播的方式向更多的消费者介绍小米蕉。“相较以前,整个镇都更有活力,感觉大家都勤快了起来。”一名双定镇的商家说。 

对小米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实际上,早在2014年,双定镇就有人尝试把小米蕉放在网上卖,但订单断断续续,没有什么大起色,难以“入网”是当时小米蕉受困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最核心的是流量问题——商家需要通过直通车、坑位费等方式来购入流量,商品才会被消费者看到。而客单价低、利润率低的农产品和农户,无疑是承担不起这样的费用。 

另一方面,在传统“人找货”的搜索场景之下,很少有人会主动搜索“小米蕉”这个词,尤其是网购的年轻人群体对这种果品不熟悉。受制于传统电商的流量分配模式,互联网更多是将产品卖到了农村,而不是帮助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去。 

创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建立了一个反向通道。这个起家于农产品的平台,在创立初期只卖农产品,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农产品批量上行的模式和算法。他们以商品流的方式,帮助包括小米蕉在内的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精准匹配到喜欢它们的消费者,从而在云端建立起一个超级大市场,并且借此绕开传统农产品流通的限制,将农产品流通的基本单位由货车变成了包裹,通过产地—快递的方式,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 

2020年,拼多多一共实现了2700多亿元的农产品成交额,其中类似小米蕉这样的特色农产品,超过了1500款。依托农产品带来的高消费黏性,拼多多也一举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和数千个类似双定、金陵的村镇,形成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消费和供给市场发展迅速,小小的小米蕉在带动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逐步显现。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人之一,龙杰对于小米蕉发展满怀信心:“这几年来,电商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我们的小米焦走出去了,另外就是我们国家的市场真大,我相信小米蕉将发展成为更大的产业。”(记者韦常智/文 安舜/图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