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公交个性化智能化 市民出行高效便捷
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打造“绿色出行、综合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公交票价及换乘优惠方案,降低居民出行成本;公共交通服务更加多元化,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出行需求……近年来,南宁市以创建“公交都市”为载体,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从“设施优先”向“选择优先”的转变。2021年,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公共交通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公交优先理念深入人心。
设置专用道公交运行安全快捷
“BRT有专用车道,平时上下班不怕堵车,通勤时间好把控,真的很方便。”家住民主路、在火车东站上班的市民李女士是BRT1号线的常客。南宁BRT1号线于2017年11月开通,自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就凭借其快捷、环保、安全、舒适及同方向免费换乘等优势助推客运量持续上升,城市公交引导作用逐步显现。
快速公交BRT1号线公交专用道走廊。(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据悉,南宁BRT1号线和2号线均采用“专用通道+灵活线路”的系统模式,已形成2主29支的线路分布网,总长度560.08公里。快速公交通道专用道采用路中式彩色专用路面,全天仅允许公共交通车辆通行,基本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覆盖。2020年快速公交总客运量666.3万人次。快速公交通道内高峰小时公共汽电车运营车速可达20km/h以上,极大提高了城市公共汽电车的运营效率。
南宁市积极完善公交专用道建设,构建“层级化、网络化、系统化”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地下轨道地面公交专用道”的公交路权保障体系,以提升中心城区常规公交运行效率、增强公交吸引力为目标,优先选择在公交线路密集、客流集中的道路实施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车辆在道路交叉口的优先通行。
优化线网格局公交网络四通八达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出行方式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
佛子岭路限时公交专用道。(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记者从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南宁市主城区在营常规公交大致可划分为干线公交、快线公交、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以及专线公交五类。其中,公交快线采用大站快车形式,平均站距在800米以上;微循环公交线路长度多在10公里以下,平均站距多在300-500米,主要作为轨道站点接驳线路,延伸轨道交通服务,覆盖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南宁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2017年,南宁入选“十三五”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创建期,南宁市编制完成了1-5号线站点交通衔接规划,结合每年地铁开通分期分批动态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年均优化调整线路54条次。调整后的公交线网布局更合理,运营更高效。线路平均长度从调整前的19.89公里缩短至2020年底的18.79公里,重复系数由4.74降至3.96,轨道交通站点30米范围内公交线路接驳比例达到100%。同时结合轨道交通开通实际,推进朝阳路商业中心等高密度片区的步行系统建设。
多元化发展公交出行体验大提升
从单一的公交出行方式到如今的常规公交、快速公交(BRT)以及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百花齐放,近年来南宁市民的出行可谓愈发便利化、绿色化、个性化,出行体验感也越来越好。
南宁市大力推行“出行南宁”“爱南宁”“南宁轨道交通”等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公交电子站牌等,不断创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线路班次、站点变更、实时到站点时间等出行服务信息查询。鼓励推行云闪付、乘车码支付、人脸支付、IC卡支付等多种非现金支付应用,不断提升优化购票、安检、进出站、乘车等体验,让市民的出行更加高效、智能、便捷。
为了向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交服务,南宁市各公交企业结合新区开发建设、厂区外迁、企事业新办公区启用、大型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学校搬迁、新校区建成使用等情况,开通经开区微循环免费专线、花雨湖专线等60余条定制公交线路,既有服务师生出行的153条护学定制公交,也有服务大型生活社区和加强南宁市企事业单位联系的7条定制公交线路。
今后,南宁市将建设多层次网络高效融合的轨道都市,积极探索面向服务品质和效率提升的公交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城市交通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和预判,引导公众便捷、智能出行。
(来源:南宁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