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石榴花开满江南,能不忆江南?——江南区多措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 2022-03-28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综合 |责任编辑: 李鑫

新屋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极富特色,吸引了兄弟单位前来学习。

江南区举办各族群众绘长卷感党恩活动。

国家民委调研组在江南区调研时,对二桥西社区依托“逢四说事”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协商共治社区措施的成效给予肯定。

江南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活动。

这里有千年古镇扬美古镇,有“怀古唱今”的邕州老街,有田汉、艾青、李可染等名人工作过的广西土改工作团驻地;这里走出了新中国南宁市首任市长、开国将军莫文骅和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何姿等名人;这里的疍家水上婚礼、菠萝岭元宵花灯节等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中国平话文化之乡——南宁市江南区。

“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江南区亭子曾是古南宁城政治、经济、军事重地。江南区1979年3月建立城区建制,位于邕江南岸,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4个镇5个街道和116个村、社区(南宁经开区代管1个镇,托管2个街道,管辖41个村、社区),2020年末户籍人口57.9万人、常住人口99.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5.1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5.64%。江南区获评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城区、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县,邕江南岸片区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百益·上河城、亭子码头成为网红打卡地,城乡“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获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秋满枝头的红石榴,甘甜如蜜,小小石榴籽,殷殷团结情……”这首由江南区干部创作的歌曲《石榴花开满江南》唱出了江南区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心声,洋溢着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激情。

近年来,江南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按照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市民族工作部署要求,强责任、建机制、重保障、抓示范,全力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辖区各民族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城区36个单位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7个单位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模范集体、29个家庭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模范家庭、60人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活动模范个人。

“五个抓”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抓主体责任落实。中共江南区委自觉担负起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坚持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研究部署、谋划推动。成立江南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把创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政治考核和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绩效考评范围,纳入各级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范围,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格局。江南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召开专题布置会,加强协调、理顺关系,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着力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和堵点问题整改。同时以严格的责任制倒逼工作落实见效,督促城区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强化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级各部门自觉认领责任,加强沟通情况,深入分析问题,采取精准措施,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

抓工作思路创新。江南区各级各部门在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创新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共江南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民族工作意识,明确、细化和压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推动成员单位密切协同配合、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全力提升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合力。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工作,创新创立志愿服务“点单”模式,率先在全市建立5家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爱心超市;建成3个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城中村示范点,在全市推广精细化治理的“新屋模式”;建成2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级示范点和1个示范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南宁市江南区推行“逢四说事”社区工作法打造各族群众协商共治社区新格局》工作成果获2021年度全区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深化拓展‘逢四说事’协商工作机制,推进城市治理”经验做法获评2021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县区。贯彻落实民族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深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九进”活动,积极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抓薄弱环节整治。江南区着力健全完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创建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整治的指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能职责和属地责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事务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街道(乡镇)、社区(村屯)两级民族工作网络责任人的职责任务,通过建章立制、强弱项、补短板,推动薄弱环节得到整治有效解决。针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方面存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鲜活、教育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有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教育方式,大胆创新传播载体、方式、理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进行“滴灌”宣传;征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挖掘宣传“江南故事”,将“讲民族政策”“讲民族团结”与“送文艺”“种文化”有机结合,创作出一批多元化、多民族的文化产品,挖掘发现一批“江南事例”,通过多元化传播丰富教育内容和方式,增强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抓重点工作落实。江南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服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印发《江南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江南区服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活动宣传工作方案》,明确、细化和压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推动成员单位密切协同配合、履职尽责、通力协作。成功承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评审考核及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帮互学”活动、全区民族关系状况分析暨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现场参观考察、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及“同心文化载体”核验工作和南宁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活动等现场会。

抓典型示范引领。一是培育打造二桥西社区“逢四说事”工作法和“逢四说事”石榴园。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周四,社区在“逢四说事”议事厅或“逢四说事”石榴园定期说事议事,妥善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国家民委调研组在调研时,对二桥西社区依托“逢四说事”平台引导各族群众协商共治社区措施的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二是培育打造百益·上河城“网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商业街区示范点。借助“抖音上河城”公众微信号,依托工业文化长廊、民族非遗馆,整合两新组织党组织联建、党团联动、资源联合、统战联谊等活动,推广菠萝岭元宵花灯节、壮族织锦技艺、江南平话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民族民俗文化点亮夜经济”“畅游工业文化长廊”等特色活动。三是培育打造的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同心”文化广场、江西镇锦江村“同心”文化艺术团、江西中学“同心”文化体育队、新屋小学“同心”文化长廊等“同心”文化载体亮点纷呈、成效凸显。

“三个结合”推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拓宽渠道和拓展载体相结合。江南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制定印发《江南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江南农村党员大培训实施方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教学课程,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对干部、党员进行全方位、广覆盖的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学校课堂,在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活动,每所学校班级均制定有年度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举行“学党史 感党恩 跟党走”民族团结主题宣讲报告会,印发《习近平总书记论民族团结金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100问》等宣传资料。充分借助宣传栏、户外电子显示屏、横幅、墙体标语、高杆广告等媒体渠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江南区协调《广西日报》、《华声晨报》、《广西民族报》、《南宁日报》、南宁电视台、南宁电台等区市报纸、电视和电台等传统媒体对创建工作做法成效进行宣传报道。加强与微博、微信、政务网等新媒体的互动,全力打造“江南好,我来说”融媒品牌,在城区门户网站及所辖乡镇(街道)公众号上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运用图解图说、动漫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创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等进行宣传,实现宣传素材一次性提供、内容多平台运作、信息多渠道发布、效果全方位呈现,形成全媒体宣传格局。此外,借助上级统战、民宗部门的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城区创建特色经验。刊登(播出)新闻信息122篇(条)。

节庆活动和主题教育相结合。江南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第三届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感恩党跟党走‘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不忘初心·献礼百年”暨“同心向党·献礼百年”手绘长卷感党恩各民族群众联谊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心”采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壮族三月三”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万家活动12场,吸引观众近11万人次。

“三个融合”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

创建工作与发展经济深度融合。江南区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2021年筹集乡村振兴衔接资金6604.86万元,建设产业项目52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99人,转移就业827人,发放产业奖补152.86万元,创建“江韵扬美”“南曦朝阳”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岜博山康养旅游景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争取上级下达城区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35万元,用于34个道路建设项目,在5个村坡安装太阳能LED路灯。在江南水街开办“民族风情夜市”,以免租方式帮助各民族困难家庭进场摆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争取贷款贴息扶持辖区符合条件的民贸民品企业发展。

创建工作与弘扬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江南区举办江南区平话文化旅游节,进一步促进城区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组织开展“石榴花开美邕城”民族团结进步系列活动为抓手,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族民俗文化下乡村、进社区、入校园三大活动,开展送戏下基层、“平话山歌”进校园、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组织辖区单位、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扶持新屋小学建设打陀螺和投绣球运动场地。扶持村屯(社区)业余文艺队26支,建设文化培训基地2个,支持开展群众性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建成广西首个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和江南公园老工业文化长廊。

创建工作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度融合。江南区坚持创建工作与深化乡风文明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村级理事会桥梁纽带的作用,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试点,引导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打造扬美村“八姑议事堂”、三津村道德评议会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建立城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族工作信息网络,发挥村、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在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化解民族矛盾纠纷、加强各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等方面作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包括统战、政法、民宗、教育、公安等多家单位的民族宗教矛盾化解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到“了解情况准确,通报信息及时,处置问题得力”,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结 语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巩固“十四五”良好开局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

新的一年,江南区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为抓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根据广西出台的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围绕建设“四个家园”和“七共”创建的目标要求,全力助力全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区委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素质考核、政治巡察、政绩考核和绩效考评,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为载体,以“五比五争”为抓手,深度参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级各部门各项建设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全力抓好基层民族事务民主治理,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扎根在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中,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首善之地贡献江南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苏龙谢美谋、卢丹凤、韦秋玲、黄秋碧本版供图:江南区委统战部、江南区委宣传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