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宁新闻 县区开发区 五象新区 节庆活动 东盟经济 畅游绿城

【民生福祉篇】宜业宜居共同富裕 文明和谐中国绿城

时间:2022-04-28来源 : 南宁日报作者 : 李静

总书记嘱托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升基层预防、治疗、护理、康复服务水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南宁实践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南宁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担当实干,造福于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碧水蓝天南湖美,邕城人民幸福感满满。(凌舒怀摄)

凝心聚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南宁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突出核心价值引领,践行为民利民宗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全力建设信仰之城、首善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善治之城、共享之城,以奋进的姿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面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大力开展“感党恩跟党走”“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友善、互助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抗疫英雄梁小霞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人们学习英雄、尊崇模范,社会正气广泛弘扬。

全市建成19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56万人注册成为志愿者,广大志愿者踊跃参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济困、保护环境等志愿服务,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征集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收集意见建议超16万条,全市128个单位实施1707个办实事项目;以“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开展市容“五乱”专项整治,开展“烟头不落地、垃圾不乱扔”等主题活动,针对飞线充电、线缆乱拉、卫生死角、电动自行车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市容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21年12月11日,“好日子歌里过”南宁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暨第23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21”融入南宁园博园山水园林实景演出。图为民族歌曲联唱《大山之歌》。记者叶子榕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自信的底蕴。近年来,南宁相继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美术书法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电影展映等。摄制《邕江组曲》系列音乐电视、微电影《梁小霞》等主题影视作品。舞剧《刘三姐》获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广播剧《少年黄大年》等42件作品获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奖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常办常新,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持续办好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电影展映等品牌活动,《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成功举办15届,有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助力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南宁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21年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7600多场,惠及群众323万多人次;开展公益电影放映2.19万场,惠及群众224万人次;完成全市1442个农家书屋和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为广大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铺就就业创业“快车道”

南宁市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重点抓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推动“稳就业”有关政策尽快落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扶持。2021年,南宁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32场,提供工作岗位70.33万个。还探索创新多元化就业服务:在全国率先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补贴申请、劳动维权服务等16个“打包一件事”;打造全国首个“区块链+人社”综合应用平台;探索打造具有壮乡南宁特色的“‘邕’抱南宁‘职’播间”等。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750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7万人,核发就业见习补贴6079.42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1.03万人。

品质教育学在南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南宁市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坚持以优先加大教育建设投入、优先落实教育布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用地等三大“优先”为抓手,统筹推进中小学校建设工作。“十三五”以来,我市年均安排用于新学校建设资金超过10亿元,2019年7月1日施行《南宁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建立健全教育用地保障机制,全市教育资源供给逐年递增。我市还实行义务教育用地优惠土地政策,明确义务教育用地划拨价款可按项目用地的实际成本计收。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参与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图为滨湖路小学足球操表演《奔跑吧,少年》。记者梁枫摄

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部县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国家评估认定;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成立以天桃实验学校、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南宁十四中、沛鸿民族中学为龙头学校的教育集团;在全区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中,南宁市成绩均居全区首位,实现了“十一连冠”;2019年、2021年,南宁市两次被评为“广西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南宁教育园区初步成型,入园院校实现招生办学10所,在校学生规模达7.8万人。

撑起百姓健康“安全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为了让百姓看好病,南宁市将优质医疗资源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不断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58亿元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416个。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南宁市压实“四方责任”,率先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成立前线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进入常态化防控后,保持机构不撤、人员在岗,健全完善工作例会、研判会、值班等制度,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积极探索创新抓医改。县域范围内,在推广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上林模式”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城区范围内,全面深化医联体建设,组建了市一医院、市二医院两个城市医疗集团和5个专科联盟。2018年以来,医联体上级医院累计向基层派出骨干团队761批次、上级医院专家下沉驻点4025人次。2021年,南宁市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和南宁医院先后投入使用,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通过国家医保局终期验收。

南宁市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

织密社会保障“兜底网”

南宁市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国实现脱贫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市每年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目前,南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全区前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南宁市有7个社区入选广西老年人宜居社区;2021年,南宁市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4092套(间),公租房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不断健全完善多层次救助制度体系,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制度,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9.4亿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补助金1.85亿元,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3455.98万元,确保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画好城市建设“工笔画”

2021年12月16日上午,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128.2公里,形成了“跨江连城、贯穿城市东西南北”的线网新格局。这也是华南地区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标志着首府轨道交通迈入了智能城轨新纪元。

2021年12月16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正式通车,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记者潘浩摄

地铁建设的提速体现了南宁市委、市政府民生优先、公共交通优先,着重解决好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为民理念。同时,南宁市推进快速公交建设,快速公交1号线、2号线相继开通;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完善,互联互通基础夯实。

民族大道改造提升工程、东西向快速路东段道路工程等相继建成通车……南宁市不断完善路网建设,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如今,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南宁大桥、五象大桥、青山大桥等桥梁跨江而立,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飞架邕江之上,成为邕江两岸市民工作和生活的交通纽带,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项项民生新政出台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一幅幅民生愿景变成实景,邕城大地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

展望未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奋斗目标,南宁市委、市政府必将交出更厚实的民生账本、更生动的民生答卷。 

记者手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所说的“获得感”,其实是一种幸福感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衡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改革举措的成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是共同的追求。而“获得感”的多与少,就是看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得到了多少便利,获得了多大的实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在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现了“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的情怀。点点滴滴的“小变化”彰显的都是“大民生”,是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直接体现。

(责任编辑:李鑫)
返回首页 返回栏目首页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公告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union@china.org.cn 电话:86-10-88825631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