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让绿色出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南宁市绿色出行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布时间: 2022-09-19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阮晓莹 徐宁 |责任编辑: 李鑫

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便利的BRT 2号线。记者黄维业摄

明秀地铁广场建成投入使用,绿色出行交通网络进一步拓展。记者潘浩摄

民族大道埌东公交站旁设置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间断提供充电服务。记者黄维业摄

邕江畔骑行之乐。记者黄维业摄

百里秀美邕江江畔的步道成为广受欢迎的健身场地。记者黄维业摄

多座人行天桥建成投入使用,绿色出行更便捷。记者潘浩摄

招手即停的社区巴士便捷出行“最后一公里”。记者潘浩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等决策部署,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20年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作为广西唯一申请绿色出行创建的城市,2020年以来,南宁市启动绿色出行创建工作,聚焦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着力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截至创建期,南宁市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80%以上,绿色出行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综合协同高标准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为圆满完成绿色出行创建工作任务,南宁市成立了城市综合交通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多方联动、共建共管,形成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全面推进绿色出行创建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推进和新能源设施推广,市住建局牵头推进慢行系统建设,市交通局牵头推进公交设施建设,市公安局牵头交通需求管理和停车资源配置。

编制《南宁市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2020—2022)》,南宁市以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为创建目标,提出了建设高效惠民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打造品质悦民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构建宜行便民的慢行交通服务系统、开展差异精准的交通需求管理、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厚植绿色出行文化基底等六大创建任务。

创建期间,南宁市同步优化了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启动了公共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推进和完成了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轨道交通、快速公交、行人过街设施、步行与自行车、绿道等一系列绿色交通子系统专项规划编制,有力保障了城市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及候车亭命名规则》《公共汽电车(含BRT)运营服务规范》《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工作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南宁市公共交通发展和管理。

在资金保障方面,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地方补贴标准,将新能源公交车购置与充电桩建设列入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公交车的更新工作。

在政策保障方面,相继制定了相关专项规划与行动方案,将新能源车辆购置、配套设施建设及人行过街天桥建设等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为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南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和规划指引。

随着创建工作蓝图的不断铺展,各创建单位协同发力,绿色出行在南宁市蔚然成风。

加强基建持续拓展绿色出行交通网

为释放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南宁市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展绿色出行交通网络,让绿色出行更便捷。

南宁市持续加快城市轨道建设,初步建成互联成网、高效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建成区主要公交客流走廊,串联综合交通枢纽、大型住宅区、商业中心、城市新区、重点高校等城市重要区域。南宁市公交专用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创建期间南宁市新建19条公交专用道及优化3条现状公交专用道,共计92.05公里;其中新建线路79.59公里,优化现有公交专用道12.46公里。截至创建期,全市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61.02公里,公交专用道规模持续扩大,早晚高峰期城市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为18.79公里/小时,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丰富公交服务模式。结合《南宁市2022年度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综合考虑群众出行诉求及企业经营要求,2022年共优化82条公交线路,其中新增19条,调整49条,取消3条,优化11条。持续推进城市公交延伸服务,统筹城乡客运均等化发展,城市公交逐步向工业园、物流园、郊区、县(乡、镇)全域延伸,城乡公交均等化服务持续提升。截至创建期,我市开通城乡公交101条,覆盖武鸣区、横州市、宾阳县、马山县、隆安县等地,串联沿线工业、产业务工通勤、市域旅游景点客运及市县往返客流。

随着南宁市积极构建立体化、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截至创建期,我市共建成5条轨道交通线路、2条快速公交(BRT)线路,常规公交线路192条,定制公交271条,市区内公交500米覆盖率达100%,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率100%,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覆盖城区70%以上道路范围,基本实现“轨道+地面公交+慢行”便捷换乘。

此外,我市还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建成南宁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江南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等5个二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积极推进交旅融合。开通37条景区公交专线,青秀山、方特东盟神画、美丽南方等11个主要景区景点均已开通公交线路;开通大明山旅游专线、昆仑关旅游专线、陈平金坑峡专线、屏山龙虎山线路等4条旅游客运班线,旅游客运零距离换乘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加快城际交通一体化建设方面,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工程核心区主体结构封顶,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从而实现民航进出港旅客与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换乘方式无缝衔接;南宁凤岭综合客运枢纽站一期工程完成,客运线路覆盖南宁、崇左、河池、柳州、玉林等地区,实现高铁、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零换乘”。

科技赋能绿色出行服务更精准高效

基于绿色共享理念,在数字科技的支撑下,南宁市绿色出行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我是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铁杆用户,家离单位只有3公里距离,所以日常通勤一般都会选择骑行,这样省时又环保。”市民孟晓说。目前,南宁市共享电动自行车出行在绿色出行中占比超过30%。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南宁市因地制宜规范和优化共享电动自行车管理的探索。针对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现状,南宁市通过规范化政策法规引领、科学化总量规模控制、建设智能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管理,提升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水平。目前,南宁中心城区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总量约17万辆。

为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融合发展,南宁市开通多元定制公交线路,积极推进更具有针对性、精准性和灵活性的常规公交服务。目前,全市在运营定制公交线路有271条,其中:199条护学定制公交线路保障200余所中小学校师生出行;开通72条服务企业、工业园区等定制公交线路。开行7条串联住宅区与学校、地铁站的社区巴士微循环公交线路,沿途采取“招手即停、招呼即下”的灵活方式运营。特色化公交服务能力与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点对点式精准化服务面不断扩大,契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出行需求。

南宁市坚持建设创新型公交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水平。推行“出行南宁”“爱南宁”“南宁轨道交通”等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公交电子站牌等,不断创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为乘客提供线路班次、站点信息、实时到站时间等出行服务信息查询。南宁市所有公交线路均提供来车信息实时预报服务,城市公共汽电车来车信息实时预报覆盖率达100%。

南宁市还与全国32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卡用户在南宁市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准市民待遇”,乘坐城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均可享受9折优惠。此外,南宁市实现了与苏州、无锡、常州、广州等9个城市地铁乘车码的互联互通。

整治提升绿色出行环境更亲民友好

“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太方便了,车内空间宽敞、环境整洁,行驶也比原来的公交车更平稳。”市民刘馨怡说。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提升运输装备绿色化水平,为出行者提供更加低碳清洁的交通出行工具与配套设施,让我市绿色出行环境更亲民友好也更便利快捷。

为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南宁市通过在总部基地等示范区设置新能源车辆路边免费停车泊位等措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截至目前,南宁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5493辆,新能源汽车增量完成量排在全区前列。创建期间,南宁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97辆,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共汽电车车辆比例为100%。目前,南宁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达3440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为94.51%。通过绿色出行创建活动,南宁市中心城区充电设施覆盖范围明显扩大,龙岗商务区、大沙田片区、仙葫片区、金桥片区、沙井片区等区域均新增了充电设施;充电设施数量明显提升,充电桩数量新增9119个,充电插座数量新增13232个。

持续完善和提升慢行交通设施水平,创建期间,共建设12座人行天桥,其中10座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人行道、路缘石、城市家具、车行道等慢行交通设施维修整治工作,建成步行道和非机动车道346公里,建成区道路无障碍设施率达96%。

此外,南宁市还积极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绿道系统。推动步行空间的品质提升,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建成环青秀山绿道、环南湖绿道、沿邕江的市级绿道、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绿道,以及由骨干道路沿线绿道等构成的绿道系统。截至创建期,南宁市建成16条绿道,共300.2公里。长达163公里的邕江绿道穿越南宁中心城区,串联邕江两岸景区、生活居住区,为市民提供了骑行、休闲、健身的场所,形成了崇尚绿色生活、享受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