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特别报道 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南宁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

发布时间: 2023-10-18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杨盛 谢倩 |责任编辑: 李鑫

南宁以绿色为墨,以生态之笔描绘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美丽新画卷。图为南湖公园金秋美景。记者 黄维业 摄

金秋时节,迎着金色阳光漫步在邕江河畔,抬头看蓝天白云,低头赏碧波荡漾、水禽凫水,好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提出的“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之一。

进入新时代,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也是一份写在发展“含绿量”中的答卷——

首府南宁牢记谆谆嘱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含绿量”谋发展“含金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今,南宁正以绿色为墨,以生态之笔描绘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美丽新画卷。

因“绿”而兴 绿色触角不断延伸

绿意在城市之中铺展,市民在山水画里徜徉。

在那考河湿地公园,河流从五彩斑斓的花海间蜿蜒而过,白鹭、水鸭等在翠绿深处安了家……这里是南宁城市内河治理的“样板间”。南宁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巡河制度,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原有38段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市民交口称赞。

治一条河,净全域水。南宁市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做法,蹚出了水环境治理的“南宁经验”。今年9月26日,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现场观摩会在南宁召开,我市“建设一个设施、治理一个坑塘、美化一个村庄”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路径得到各省代表认可。截至目前,全市51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46条,其余5条正在实施治理并已全部消除黑臭现象,治理成效显著。

从清理“毛细血管”到畅通“城市动脉”,南宁市水环境治理的触角不断延伸:百里秀美邕江云阔水远、一路奔涌,孕育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万千气象;南湖公园生灵翩跹,天人合一的自然图景跃入现实…… 

近年来,全市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保持“Ⅱ类水入境、Ⅱ类水出境”。

从水波粼粼的邕江到湛蓝无垠的天空,蓝天白云成了绿城南宁的生动注脚,也让老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今年1—9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5。

土壤安全是民生大事。今年以来,我市农用地安全利用进度任务完成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我市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对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为南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点“绿”成金 绿色低碳抢抓“新动能”

放眼南宁,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来越浓。

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技术等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我市从自身自然环境资源的实际和不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水泥、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推行生态化、绿色化流程制造工艺,引导企业在工艺上集成产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功能,全面推广精密化、轻量化、绿色化等先进制造技术,传统产业节能装备与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绿色能源“风生水起”,传统产业“腾笼换鸟”,节能技改“盘活资源”。我市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南宁市有19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工业园区进入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其中拥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区首位;有31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工业园区、18家企业的45种绿色设计产品进入自治区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其中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数量居全区首位。

绿色工厂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工业园区里掀起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热潮,我市工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生态为底,产业逐绿。深化“项目为王”,我市累计组织策划生态环保类项目12个,总投资37.19亿元;签约节能环保产业链招商项目5个,总投资58.02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加码”,更多产业和企业在南宁找到了做大做强的底气和空间,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愈发相得益彰。绿色之箭,稳中高质量发展的靶心,让南宁全面绿色转型从“向能源要效益”跃入“向绿色要效益”。

在南宁的广袤田野,绿色发展成主基调。马山县古零镇青山环抱、峰峦叠翠,碧绿的乔老河从山脚蜿蜒而过,一条条登山栈道、一个个攀岩平台让前来挑战的市民游客大呼过瘾。马山县把体育元素融入自然美景之中,在大石山中开发野外攀岩、户外徒步、洞穴探险、露营垂钓等旅游项目,在周边发展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产业,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乘“绿”而上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行走南宁,山水之城串联美好生活,绿色生活吹来时尚新风,持续充盈的绿让城市更优美更宜居。

如今,新气象新变化悄然出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建成区内小区基本建成垃圾投放屋,经过多年来为民办实事项目、城建项目、市政惠民工程住宅小区功能提升项目及旧房市政配套设施改造项目等项目提质升级,持续推进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和落实“三定一督”工作制度,分类示范小区、示范单位持续增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一次“污水变清水”的实践课程,一个旧物循环利用的环保市集,一堂生物多样性的基地研学……在南宁,这样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场景时常出现在校园、社区、景区、科普基地,这是市生态环境局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益探索,也是南宁市环境宣教中心的一张亮眼名片。

我市重视宣传工作,建立“生态+”宣教模式,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以生态滋养生命,以文明涵养素养,向社会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群众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宁市将牢记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记者 杨盛 实习生 谢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