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发展和就业为导向 南宁市发布首个涵盖地方劳务品牌建设需求的技能人才重点鼓励培育目录 收录50个职业(工种)“南宁酸嘢制作”项目位列其中
“南宁酸嘢制作”项目纳入《目录》,鼓励社会参与制定专项规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能的传承。图为市民选购酸嘢。记者 黄红锦 摄
近日,南宁市人社局发布《南宁市2023—2025年度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这是全国首个涵盖地方劳务品牌建设需求的技能人才重点鼓励培育目录。
《目录》的人才需求有什么特点?如何助力南宁市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企业用工和重点人群就业,实现全市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联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
涉及六大领域收录50个职业(工种)
《目录》分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家政服务从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从业领域和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从业领域等六大部分,收录了包括电工、电池制造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50个职业(工种)。
《目录》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的电池制造工等8个急需紧缺工种,计划3年内重点引导培养4万名针对性的产业工人;纳入南宁市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急需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等8个工种,引导培育3万名对口产业人才。
“针对当地企业需求,南宁市人社部门向500多家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专项调研,汇总出企业429个职业(工种)需求,从中遴选出企业需求相对集中、当前缺工明显的热点职业(工种)纳入《目录》。”南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针对铝精深加工企业的用工需求,将铝电解工、金属挤压工等工种纳入《目录》;针对物流平台企业的用工需求,将网络新媒体运营、网约配送员等工种纳入《目录》。
此外,南宁市人社部门还同步发布《南宁市重点鼓励类技能人才培育政策支持清单》,从机构设立、开班备案、星级评定、平台建设、人才奖励等十个方面对《目录》进行支持。
鼓励引导南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
《目录》不仅紧盯南宁产业布局、紧贴当地企业需求,更是紧扣稳定就业需要。特别鼓励引导南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针对亚热带城市生活消费热点,将“调饮茶制作”“广西风味烧烤制作”“南宁酸嘢制作”等地域特色项目纳入其中。
当前,南宁酸嘢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宁市人社部门将“南宁酸嘢制作”项目纳入《目录》,鼓励社会参与制定专项规范,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能的传承,推动建立南宁特色劳务品牌。“‘南宁酸嘢制作’项目纳入《目录》后,不仅能制定更好的标准推动南宁酸嘢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酸嘢制作行业,引导本地特色产品扩大市场,走出广西、走向全国。”南宁市酸品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轩说。
调饮茶作为夜市的“扛把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记者在《目录》中看到,调饮茶制作这一工种稀缺程度三颗星,3年需求预计4000人以上。“目前调饮茶没有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调饮茶制作纳入《目录》后,不仅有利于制定行业规范,帮助从业人员、创业者更好地掌握调饮茶制作的茶水比例,少走弯路,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渠道学习提高制茶工艺,增加收入。”调饮茶制作师庞玉龙说。
“《目录》突出就业优先战略,立足帮助就业重点群体,专门将吸纳和带动就业多的职业(工种)纳入《目录》,鼓励群众培训学习掌握奶茶、烧烤、酸嘢等制作能力,让群众‘有技能可学、有补贴可领、有本领就业、有办法增收’。”南宁市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指导中心副主任卢荣表示,《目录》的发布将有效引导各有关企业、培训机构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清晰的指引,更好地聚焦就业、增收目标,找准技能学习培训方向。(记者 余秋兰 韦雨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