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呵护生态“高颜值” 催生经济“高价值”
2024年以来,兴宁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快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聚焦生态环境质效提升,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高颜值”,以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高价值”。
科学精准抓治污
提升发展“含绿量”
兴宁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4年1—11月,兴宁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2%,空气质量指数同比改善4.9%。2024年,沙江河、三塘河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提升30%,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此外,广西高峰森林公园获评广西生态环境科普基地;那考河从黑臭水体蜕变为生态宜居的滨水绿地,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每年吸引100余万人次参观游玩,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有效带动了片区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绿色转型助发展
提升发展“含新量”
兴宁区探索“生态+司法”模式,建立环境责任和利益双向转化创新机制,推动实现节能降耗,综合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有下降。此外,兴宁区还加快建设昆仑新城项目,探索工业、科研、商业、生态等多元功能互嵌互融新模式,加快将昆仑新城打造为深邕合作先行区和南宁加快经济新循环引领区;加快推进鸡村等城中村改造,在全市争取到最多片区数量纳入第一批城中村改造先导项目,望州路北三里项目成为南宁市2024年城中村改造第一宗成功以“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增强城市和社区的生态环境韧性,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都市产业升级新业态;以乡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改善农村环境。
多元业态增活力
提升发展“含金量”
兴宁区运用“绿卡+红心”信访投诉处置机制,通过发放“兴宁区生态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绿卡”,深化“红心”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兴宁区打造“十里花卉长廊”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构建广西领先的苗木产业链集群和文旅综合体,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五塘镇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五塘苦瓜种植示范基地试运营并实现当年盈利,“五塘苦瓜”获准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凤公司入选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实现兴宁区农业品牌零的突破。
兴宁区还主动适应流量新经济,创建“老友味道”城市IP,相关产品纳入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展示,推动强劲客流辐射带火夜仓西、西关夜市等夜间市集,赋能吃住行游购娱学多元发展新场景。2024年前三季度,兴宁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10.5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9.81%,打响“夜生活”新品牌。此外,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评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企业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兴宁区入选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记者 杨盛 吴俊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