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邕系”林业品牌 稳定扩大林下经济——南宁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首位
4月23日,记者从南宁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南宁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以打造面向东盟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为牵引,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林业改革事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育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森林面积1736.13万亩、森林蓄积量6496.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8.56%,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1376.14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区首位。
生态优先 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
森林质量效益取得新提升。2024年南宁市超额完成年度各项造林任务,其中植树造林46.7万亩、森林抚育61.2万亩;推动全市9个国有林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营造和培育乡土树种和珍稀树种及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有效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全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横州茉莉花文化节首次实现碳中和。
生态安全保护展现新担当。过去一年,南宁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工作中的牵头引领作用,全市各级林长协调解决涉林涉草重难点问题800多个。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2021年以来,南宁市共发现大明山竹叶蛙等11个新物种,成功拔除西乡塘区、马山县松材线虫病疫区,超额完成年度拔区任务。横州市获评全国2024年度先进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全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控制目标,全力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
古树名木保护进一步加强。2022年以来,南宁市累计投入古树名木管护资金241万余元,针对衰弱、濒危的古树名木,采取根部保护、加固支撑、防治病虫害、“破硬化”等救治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共完成抢救复壮古树名木378株,古树名木“破硬化”346株。同时广泛开展古树名木科普宣传周活动、南宁市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春风”专项行动,持之以恒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产业领跑 林业精深加工强链扩群
去年以来,南宁市持续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为主的一产经济,全年采伐林木793.4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15%,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31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89.92亿元,其中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1.18万亩,产值达80.9亿元;着力推动以高端绿色家具家居和林浆纸一体化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全市林产品加工规上产值同比增长超4%;持续升级森林旅游、康养等第三产业,累计获评森林旅游系列称号基地34个,全市林草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达200.9亿元。
在打响“邕系”林业品牌方面,南宁市以落实自治区打造国家级林业产业集群为牵引,高水平打造面向东盟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稳定扩大林下经济和花卉产业规模,打造一批高质高效花卉种植示范基地,紧盯龙头型企业和“产业链卡位式企业”开展精准招商,补全产业链。
目前,南宁市已初步形成原材料—人造板—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和从制浆、助剂、造纸到纸制品制造的造纸全产业链,全市拥有45家自治区级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居全区第一。2024年,南宁市新引进板材、家具家居、造纸等林业项目7个,总投资额9.13亿元。
改革攻坚 深化集体林改蹄疾步稳
深入开展林木采伐审批改革。去年以来,南宁市全面推行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对于个人30立方米以下人工商品林采伐申请,林农仅需提交包含申请表、身份证、承诺书及现场照片在内的4份材料即可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办证流程大大简化,尤其是帮助林农减少了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采伐作业设计的步骤。2024年为林农节省办证费用415万元以上,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办证时限从过去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有效解决群众采伐办证难问题。
稳步推进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南宁市以邕宁区为国家级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依托不动产登记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林权登记提质增效的路径方法,创新规范高效办理林权登记的工作流程,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免费办理林权不动产证。
积极探索林业绿色金融创新。南宁市以武鸣区作为自治区级林业金融创新改革试点,尝试改革传统森林保险承保模式,支持保险机构拓展林业承保面积,武鸣区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武鸣支公司合作,开发了森林气象指数保险、碳汇指数保险和森林火灾专项保险等新险种,为森林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今年,南宁市还将进一步深化桉树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选取横州市、青秀区等作为试点,试行桉树“面积+亩产”伐区设计调查,大幅度简化桉树采伐审批流程,持续放活桉树经营,着力提升森林经营主体积极性。(记者 郭少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