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位南宁交通参与者 “AI+大数据”绘就智慧交通新图景
在城市交通日益复杂的当下,南宁交警积极拥抱科技浪潮,以“AI+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全方位推进城市交通治理升级,让城市道路更通畅、市民出行更舒心。
AI赋能设备运维:从“人海战术”到智能闭环
随着南宁市智能交通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逐渐暴露短板:海量设备导致人工排查效率低下、故障发现滞后;信号灯异常、摄像头离线、交通诱导屏花屏等问题依赖现场排查,检测存在盲区;设备档案分散、数据孤岛化,维修决策缺乏统一支撑。
为解决这些问题,南宁交警引入AI大语言模型及视觉算法,构建智能运维系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民警杨建辉介绍:“在智能检测环节,AI能够精准识别树叶遮挡、视频异常等复杂故障,准确率远超人工;智能闭环管理实现故障发现、派单、维修、反馈全流程数字化,响应效率大幅提升;依托全息路口流量分析优化信号灯配时,真正做到了让数据为交通治理赋能。”
节假日交通治理:“智慧大脑”让出行更安全通畅
面对广西三月三等节假日期间的“交通大考”,南宁交警通过AI分析模型整合多源数据,构建起能感知交通态势的“智慧大脑”,“无人机+铁骑”空地协同指挥体系的立体化指挥如同为城市设置了“空中交管站”。
在今年广西三月三、清明节假期期间,南宁交警充分发挥科技力量,让市民出行更安全、通畅。研发多套交通运行时空态势AI分析模型,整合高速公路ETC系统、视频监控及互联网平台等多源数据,实时监测路网流量,精准识别易拥堵点位;通过“AI+大数据”赋能交管技术,结合“一日一研判”机制,动态调整管控措施,交通事件主动发现率和处置效率均大幅提升。同时,“无人机+铁骑”空地协同指挥体系实现拥堵路段快速疏导和事故高效响应,并通过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市民合理规划出行。
这种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判的转变,正是现代城市治理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典范。
动态管理路口:展现科技的精度与温度
路口日均280次动态调优的“数字交警”,改变了以往的交通信号灯规则;医院周边AI监控的“短信提醒+自动执法”,展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智慧。
在这座城市的交通管理中,AI与大数据的应用无处不在,英华柳象路口交通情况的改善正是鲜明例证。南宁交警通过AI算法实现该路口信号灯放行时间秒级动态调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交通工程中队中队长蒋俊介绍:“改造前,该路口配置了6套信号放行方案。改造后,在AI算法的加持下,路口的信号放行方案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调整,平均每日多达280次,大大提升了路口信号放行时间与实时流量的匹配度,优化效果显著。”目前,南宁市首批25个全息智慧路口已投入运行。
医院周边交通治理同样展现科技的强大力量。针对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实际情况,南宁交警设置就医停车指引标志牌,科学分流停车资源;规划应急停车位并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自动识别车辆状态,规范停车秩序。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民警杨敏介绍:“我们在市一医院西门设置了5分钟限时停车带,配套安装的AI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视频图像分析自动识别车辆状态。车辆驶入停车带后,司机会收到温馨提醒短信。若停车超时,系统会自动记录违停行为。现在,医院周边车辆长时间占道停靠的乱象已大幅减少。”
从智能运维保障设备健康运行到节假日交通精准管控,从全息智慧路口提升通行效率到医院周边交通科学治理,南宁交警在“AI+大数据”的助力下,全方位提升交通治理水平,让科技成果切实惠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记者 韦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