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改革“含金量” 托起人民“幸福感”——2024年南宁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扫描(下)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南宁市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
发展互嵌式社区促进各族居民共融共治
南宁市以基层社区为重要抓手,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建立“党建+民族团结”矩阵和“社企联盟”“社校联盟”,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面进步、整体提升。强化职能部门联动、物业服务协同、居民自治协商,形成社区治理合力。打造互嵌式发展服务中心,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实施“红石榴志愿者”行动。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完善群众性联谊机制。
良庆区蟠龙社区创新“136”工作机制,打造党建引领多民族聚居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党委、各级党组织重要议事议程,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引导各类党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服务企业和居民的全过程。健全“网格管理+议事服务机制+三项清单”工作体系,打造满足全龄、全时、全民服务需求的社区党建综合体,把实事好事做到各族居民和辖区企业的心坎上。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居民公约,探索建立“党建+民俗文化”形成民族融合新路径。
2024年,南宁市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模范个人1名。
回应关切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诉求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将10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及时制订出台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方案、基地建设规范及细则,走出了一条“基础扎实、资源整合,点多面广、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功能丰富”的“南宁探索之路”,有效服务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知。
南宁市获批两个“国字号”基层联系点,相关做法经验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推介。
南宁市构建齐抓共管的加梯“南宁模式”,高效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落地。强化制度保障,全区首创成立市、城区两级加梯办,设立“一站式”加梯专窗,将单一产权住宅建筑的加梯纳入政策范围,推广成片连片加梯,提高审批效率,降低施工安装和管养成本。坚持“党建引领+议事协商”,引导居民议事协商和小区自治自管,用好企业资源和专家力量,为群众提供权威、专业意见,有效凝聚加梯共识。推行“一线工作法”,利用联合审批机制,安排专人下沉一线,一次性研究并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建立定期研判和预警工作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受理申请加梯项目近1500个,1100多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受益群众逾8万人。
民生提质
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群众
南宁市聚焦高校毕业生总量和岗位供给“一升一降”矛盾,多方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创业。关口前移促就业,建立市直部门对接联络驻邕高校常态化服务机制,开展“六进校园”行动,实施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招聘和针对性指导。多管齐下助就业,落实“双23条”人才政策,在全区率先依托人事招考“候录库”政策开展事业单位补充招聘,全面落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创新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精准摸排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情况,面向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点对点”送工。2024年,来邕留邕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超12万人,保持同比稳步增长。
南宁市推动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着力构建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布局,持续将助餐、助浴、助洁、助急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生项目清单,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立法工作。加强多层次设施建设,推动“城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联动,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围绕多样化养老需求,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效能,引育优质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医、养、康、护”等业务信息建设一体化,持续打造本土养老服务品牌。2024年,南宁市被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列为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南宁市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上林县在全国率先推行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建设“县乡一体,管办分离”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整合资源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构建“1+13”集团化运行管理体系,医疗集团对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推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强化组织保障推动资源下沉,设立医改专项资金,推行“县聘乡用”和“乡聘村用”用人制度,完善医共体内部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创新医疗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质效,推行分级诊疗,建立双向转诊、基层首诊负责、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南宁市创新城中村改造机制,推动城市功能形态重塑。抓准“建什么”关键点,综合考虑内河整治、邕江综合整治、打通“断头路”、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策划包装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抓细“怎么建”突破点,探索业态、形态、流态“三态合一”产业运营策划前置新模式,通过带设计方案出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组建联合体参与城中村改造。抓实“建得好”落脚点,创新产业导入模式,实施全屋智能整房智造示范试点建设,完善房屋全生命周期基础性制度,推动打造第四代住宅。
南宁市积极推动市级融媒体中心大力整合旗下媒体资源,以全新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实现“数智传媒”转型发展。整合成立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及南宁传媒集团,搭建“大部制+专班化+工作室孵化”组织架构,推行多种编制属性、身份并存,试行全员竞岗管理模式。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在全区率先实现技术平台“三级贯通”,打通内容生产“全链条”融媒生态,提升国际传播效能。2024年,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国际传播中心)生产出“1000万+”流量作品80多个,有效强化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激发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 阮晓莹 李雅欣 阳凯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