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宁新闻县区开发区五象新区节庆活动东盟经济畅游绿城

 

南宁市持续推进流动摊点综合治理,以柔性执法和积极创新解难题 守护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线”

发布时间: 2025-05-07 |来源: 南宁日报 |作者: 何璨汐 |责任编辑: 李鑫

五象大道设置便民摊点,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街道变得整洁畅通。记者 蓝梦 摄

今年2月以来,南宁市针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夜间环境乱象等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守护城市“烟火气”与“文明线”的治理行动。这场行动不仅让城市道路回归畅通,夜市环境焕然一新,更在维护城市秩序、筑牢“文明线”的同时,保留了市民喜爱的“烟火气”。通过柔性执法与创新管理,南宁市探索出了一条兼顾民生需求与城市文明的新路径。

从“无序占道”到“还路于民”

此前一段时间,在南宁部分街巷,一些流动摊点在街边占道经营、沿街叫卖,这看似热闹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多重隐患。今年2月以来,南宁市启动流动摊点治理行动,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治理。

在兴宁区朝阳商圈,城管、交警、公安等部门协同,对新华路、民生路等主干道上的摊贩耐心劝导劝离。同时,青秀区、江南区等地也相继开展夜间行动,重点治理夜间摊点乱摆乱卖、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现象。西乡塘区安吉街道的执法现场变身为“互助现场”——执法人员一边依规清理占道摊点,一边帮摊主搬运货物并推荐合规经营场所。

治理行动不仅让道路恢复了畅通,更让夜间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在青秀区,曾经被摊贩占道经营的东盟商务区夜市,如今已变得宽敞整洁,市民可以悠闲地散步、购物。而在南宁高新区星艺荟广场,原本拥堵不堪的街道变得整洁畅通,车辆通行无碍,市民纷纷点赞。

记者看到,在这一系列治理行动中,执法人员的柔性执法既守护了市容秩序,又为摊贩留足生存空间;既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智慧,也彰显了对民生的关怀。“我们占道经营确实不好。接下来我会考虑找个固定摊位经营。”西乡塘区流动摊贩李先生说道。

从“流动游击”到“定点安家”

“堵”的力度背后,“疏”的智慧更显关键。在治理流动摊贩的同时,南宁市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手段,通过设置临时规范摊区、便民点等举措“引摊入市”,引导流动摊点规范经营,从源头上改善市容市貌,保障市民消费环境。

兴宁区将辖区内流动摊点集中引入西关夜市统一经营;青秀区则设置了30多个临时规范摊区,可容纳2800多个摊位;良庆区将此前聚集在银沙大道邕江南岸江滨公园附近路段的理发摊主引导至闲置空地规范经营;在南宁高新区,执法人员在相思湖购物公园(相思湖美食广场)巡查时,引导流动摊贩进入指定区域规范经营,并指导项目运营方加强对夜市的规范管理;江南区那洪街道辖区范围内,目前共设置有4处临时便民点,提供了298个摊位,极大地满足了流动摊贩的经营需求……

一系列“引摊入市”的举措让流动摊贩从“流动游击”转为“定点安家”,不仅让他们有了稳定的经营场所和更多的商机,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接下来,南宁市将坚持开展常态化治理,严厉打击无序乱摆卖行为。同时,坚持分级分区分类管理,加强临时摆卖摊区优化服务,引导有实际摆摊需求的群众进入规范摊区集中摆摊经营,努力让城市更有序,让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从“获赞支持”到“持续关注”

曾经拥堵不堪的道路如今已恢复畅通,街道也重新焕发出整洁有序的光彩。南宁市多个城区开展的一系列治理行动,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更在市民中引发了广泛热议与积极反响。

“如果不治理,不敢想城市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在兴宁区朝阳商圈游玩的李女士直言,治理行动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市民的占道经营及油烟、噪声扰民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城市管理需要秩序,经济发展也需要规范。

在街头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市民群众对于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的强烈反映,以及对南宁多城区开展系列治理行动的肯定与支持。他们认为,昔日那些无序占道的摊贩与杂乱无章的夜市环境,不仅损害了城市形象,还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得益于政府的精心规划与有力治理,这些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城市秩序也将重归有序,摊贩们也能在规范框架内继续经营,“烟火气”与“文明线”并不冲突。

在社交平台,亦涌现出众多网友对治理行动的由衷好评:“对影响行人和交通行为必须加强管理,坐马路中间吃夜宵不安全。”“政府部门贴心地设置了临时摊点,如果还占道经营就说不过去了!”“支持治理,南宁需要干净整洁的环境!”……这些评论获得无数网友点赞,也进一步反映出群众对于规范管理流动摊点的热切期盼。

采访中众多市民与网友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支持政府的治理行动,还期望能够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南宁市民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环境。(记者 何璨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