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动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 力争全年实现3万名医疗护理员持证上岗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广西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第二批)动员部署会议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南宁开展。今年,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1.085亿元,推动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改革提质扩面覆盖面达到60%以上(即自治区级和市级医疗机构覆盖100%,县级医疗机构覆盖50%,共286家医疗机构实施第二批改革),力争全年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实现3万名医疗护理员持证上岗,争取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平均医疗护理费下降30%左右,打造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广西样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经过统一培训,持职业技能证书、健康证上岗,帮助住院者恢复和促进健康。广西连续两年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并选取15家医疗机构(第一批)先行先试,筹措就业补助资金1500万元专门用于医疗护理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深化医疗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三增二减”的阶段性成效。
“三增”:一是纳入规范管理的医疗护理员大幅增长,15家试点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由过去的1666人增至3527人,增长112%,就业容量日益增大;二是持有医疗护理员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人员大幅增加,由过去的917人增至3476人,增长279%,告别了无统一职业技能证书的“护工”历史,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显著增强;三是住院者、医疗护理员、医疗机构满意度大幅提升,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平均增至97%。“二减”:一是住院医疗护理费逐步减少,大力推行“一对多”“二对多”和班组制住院照护服务,相比过去“私陪”一对一服务,住院者医疗护理费平均下降约30%,更多患者愿意请、请得起医疗护理员,解决了许多上班族和独生子女的后顾之忧;二是住院者投诉逐步减少,厘清了护患关系,陪护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畅通投诉渠道,12345热线等平台收到医疗护理相关的投诉下降38%。
为推进改革提质扩面,广西将聚焦制度模式标准化,优化形成“654321”改革模式(即扎实推进医疗护理员统一登记、统一培训、统一评价、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六个统一”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服务供给、医疗护理员管理、技能培训评价、护理服务业促进、风险防控“五个体系”,加强医疗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四化建设”,坚持不额外增加住院者经济负担、不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不降低医疗护理从业人员收入“三条底线”,推进住院者护理服务省心、省力“二省服务”,建立医疗护理员分级管理“一套机制”),全面推行广西医疗护理员改革18项参考文本和制度规范等试点经验做法;聚焦队伍管理规范化,由医疗机构选择与陪护服务机构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陪护服务机构依法与医疗护理员签订劳动合同,住院者根据实际自愿选择购买护理服务,切实加强医疗护理服务运行过程的监管;聚焦医疗护理技能培训专业化,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契机,实施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计划,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模式,着力提升医疗护理员业务素质;聚焦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建立星级服务评定激励机制,保障医疗护理员合法权益,加强对医疗护理员关心关爱,加强医疗护理员随迁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稳定和扩大医疗护理员就业规模,着力拓宽职业发展渠道。(记者 余秋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