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劳动争议“仲裁大课堂”走进高校
近日,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市仲裁院)“仲裁大课堂”走进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真实案例审理为载体,面向驻邕高校、职校构建“庭审观摩+案例解析+风险预警”三位一体的职场维权实景课堂,帮助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筑牢职场权益防护网。
此次公开开庭审理的是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件。李先生经南宁某劳务公司招聘入职后,在涉案工地工作。其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右足受伤,被认定为工伤且被鉴定为九级伤残。因与南宁某劳务公司就工伤赔偿发生争议,李先生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间工资等。在李先生申请仲裁后,南宁某劳务公司提交了涉案工地的总包方已按建筑工地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证据。
庭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就自己的主张进行了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庭围绕建筑工地项目参保后,南宁某劳务公司仍应承担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计算标准等争议焦点进行了充分调查。经过1个多小时的开庭审理,仲裁庭将在全面审查案件证据、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择日作出裁决。
据悉,将严肃的仲裁庭审现场变为沉浸式法治课堂,是市仲裁院创新推出的“仲裁大课堂”活动形式之一,帮助高校师生更深刻认识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在职场维权实景课堂上,我认识到法律条文是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也明白了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届毕业生王同学说。
今年以来,市仲裁院已联合多家驻邕高校及职业院校开设“仲裁大课堂”,并通过就业维权知识专题宣讲、“高校流动法律服务站”等形式,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权益保障指导、劳动合同风险防范建议及劳动维权流程指引等服务,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仲裁大课堂’合作院校范围,计划将相关课程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建立线上法律服务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维权意识。”市仲裁院调解庭庭长范勇介绍。(记者 余秋兰)
相关文章